- 基本解释
(1).用以系物和提网的绳。亦指维系、保持。《仪礼·大射》:“司射西面命曰,中离维纲,扬触梱復,公则释获,众则不与。”《管子·禁藏》:“法令为维纲,吏为网罟。” 尹知章 注:“维纲所以张也。”《庄子·天运》:“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於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
(2).纲纪;法度。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夫维纲不张,礼义不行,公卿之忧也。”《后汉书·皇甫规传》:“摄政之初,拔用忠贞,其餘维纲,多所改正。” 唐 韩愈 《董府君墓志铭》:“太师之平 汴州 ,年考益高,挈持维纲,锄削荒纇,纳之大和而已。” 章炳麟 《讨满洲檄》:“幕府总摄维纲,辑和宗族。”
- 基本含义
- 维持大局,保持纲纪秩序
- 详细解释
- 维纲意为维护纲纪,保持秩序,维持大局。在社会生活中,维纲是指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作,保持社会正常的运行。这个成语强调了维持纲纪秩序的重要性,以及维持大局的责任。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组织纪律、维护大局的场景。可以用于形容领导者、管理者等在处理问题时保持冷静、稳定,维护组织秩序的能力。
- 故事起源
- 维纲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三十一年》中,原文为“维纲纪之,以守之也。”意为维护纲纪秩序,以守护它。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强调了维护纲纪秩序的重要性。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动词“维”和名词“纲”组成。
- 例句
- 1. 领导者要能够维纲,保持组织的秩序。2. 在危机时刻,我们需要有人能够维纲,稳定局势。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维纲”拆分为“维”和“纲”两个部分,将“维”理解为维护、保持,将“纲”理解为纲领、秩序。通过联想记忆,将这两个部分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来扩展对维纲的理解,如“纲举目张”、“纲纪废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学校的维纲,保持了课堂的秩序。2. 初中生:班长是班级的维纲,负责维持同学们的纪律。3. 高中生:学校的纪律是维持学习秩序的重要维纲。4. 大学生:大学生要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成为维持校园秩序的一道维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