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蟊虫为害。《诗·大雅·瞻卬》:“蟊贼蟊疾,靡有夷届。” 朱熹 集传:“疾,害。”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非常贪心,永远不满足。
- 详细解释
- 蟊疾是由“蟊虫”和“疾病”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蟊虫是一种昆虫,常常以腐肉为食,贪婪而不知止。而疾病则代表了贪婪的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蟊疾形容一个人的贪婪程度超过了正常的范围,永远无法满足。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贪心不足,总是追求更多而不满足现状的状态。可以用于批评那些贪图功名利禄、追求物质享受而不顾他人利益的人。
- 故事起源
- 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屈原的人,他是楚国的大臣,深受国王的信任。然而,有一天,屈原发现国王的内外宠臣都纷纷向他进献珍宝、美女和财富。屈原看到这些贪婪的行为后,非常愤怒,认为这些人都患上了一种贪婪的疾病,称之为蟊疾。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蟊”是形容词,表示贪婪的程度;“疾”是名词,表示疾病。
- 例句
- 1. 他一直都是蟊疾,永远不满足自己的现状。2. 这个人贪婪得像蟊虫一样,真是个蟊疾之徒。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蟊疾”与蟊虫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贪婪的蟊虫不停地吃东西,永远无法满足的样子。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贪婪相关的成语,如“贪得无厌”、“贪图小利”等,以加深对贪婪行为的理解和反思。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一直都是蟊疾,从来不满足自己的玩具。2. 初中生:她是个蟊疾之人,总是追求更好的成绩。3. 高中生:这个社会存在很多蟊疾之徒,他们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福祉。4. 大学生:贪污腐败是一种蟊疾,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