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思想意识;见解。《北齐书·王晞传》:“我弟并向成长,志识未定,近善狎恶,不能不移。”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夫士贵自立,即今生之富贵贫贱,不必论也,而况又追求之前生,又希望来生之富贵,其志识卑陋,亦可哀矣。” 清 方宗诚 《<桐城文录>序》:“有 朱鲁岑 先生,志识高迈,学行文章,独往独来。”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的志向和知识水平。
- 详细解释
- 志识是由“志向”和“知识”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志向指一个人的追求和目标,知识则代表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识。志识指的是一个人的志向和知识水平,强调人应有远大的理想和扎实的知识储备。
- 使用场景
- 志识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品质和素养,特别是在评价一个人是否有追求和有知识的时候。它可以用来表达对一个人的赞美和欣赏,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浅薄和无知。
- 故事起源
- 志识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特定的故事,它是根据汉语的语法和词义组合而来的。志识的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 词语结构
- 志识是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志”和“识”。
- 例句
- 1. 他的志识很高,一直追求着更高的目标。2. 这个年轻人不仅志向远大,而且知识渊博,真是个志识出众的人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志”字理解为志向,将“识”字理解为知识,从而记忆志识的含义。同时,可以通过与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进行对比,如“志向远大”、“知识渊博”,来加深对志识的理解和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志识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志存高远”、“知识面广”等,加深对志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志识。2. 初中生:志识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3. 高中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和高远的志向,才能成就一番事业。4. 大学生:志识的培养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不能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