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含义
- 形容文献、书籍等残缺不全、断片零落。
- 详细解释
- 断简遗编是指古代文献、书籍等因为岁月的摧残或其他原因,被毁损、丢失,只剩下一些片段或残篇。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的残缺不全,或指人的才能不完全发挥。
- 使用场景
- 断简遗编可以用来形容古代文献的残缺,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的不完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形容一个人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 故事起源
- 《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令李斯焚书坑儒,烧毁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书籍。这导致了许多古代文献的损失和残缺。后来,这个成语就形成了,用来形容文献的残缺和不完整。
- 词语结构
- 断简遗编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断”、“简”、“遗”、“编”分别表示残缺、简单、遗失、编纂的意思。
- 例句
- 1. 这本书是从古代的断简遗编中整理出来的,只剩下了一些残片。2. 他的才能被埋没了,真可惜,简直是断简遗编。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本古代的书籍被烧毁后,只剩下一些残片,形成了断简遗编。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古代文献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了解古代文献的重要性及其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本书的页数太少了,像是一本断简遗编的书。2. 初中生:他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真是一段断简遗编的人生。3. 高中生:这幅画的构图有些断简遗编,需要再完善一下。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计划书还没有完善,看起来有些断简遗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