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蒙语jisun译音。意为颜色。 元 代宫廷大宴,预宴者服装都是同样颜色,称“质孙”。《元史·舆服志一》:“质孙, 汉 言一色服也,内庭大宴则服之。” 清 查慎行 《渎山酒海歌》:“侍臣多著质孙衣,天子亲临诈马宴。” 章熌麟 《訄书·订礼俗》:“ 蒙古 朝祭以冠幞,私燕以质孙。”一说,此词源于波斯语jashn,有节日、庆典和御赐服饰之意。参阅 韩儒林 《元代诈马宴新探》、 叶奕良 《关于〈元史〉中“质孙服”等的探讨》。
- 基本含义
- 指教育子女,使其成为有德有才的人。
- 详细解释
- 质孙是一个古代的教育成语,它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子女成为有道德修养和才华的人。这个成语中的“质”指的是教育,培养;“孙”指的是子孙后代。它是中国传统家庭文化中的一部分,强调了家庭对于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和重要性。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父母或长辈对子女或后代的教育期望。它可以用来形容家庭教育的目标和理念,以及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同时,它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在教育子女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才能。
- 故事起源
- 质孙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吴起被孙子吴起请来教育孙子。吴起教育孙子时非常严格,但孙子却能够接受并尊重吴起的教育。最终,孙子通过吴起的教育成为了一个有德有才的人。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质孙”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质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质”是动词,表示教育、培养;“孙”是宾语,表示子孙后代。
- 例句
- 1. 父母希望能够质孙,培养出有道德修养和才华的子女。2. 这位老师非常注重质孙,他相信教育是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关键。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父母把自己的子女放在一个大磨盘里,用心地教育和培养他们,最终子女成为了有德有才的人。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家庭文化和教育观念,了解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制度和传统。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教育和培养相关的成语,如“教子有方”、“耳濡目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爸爸妈妈希望我能够质孙,成为一个有道德和才华的人。2. 初中生:老师教育我们要努力学习,为了质孙要做到品学兼优。3. 高中生:家长对我们的要求很高,希望我们能够质孙,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4. 大学生:大学期间,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为质孙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