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残酷搜刮。 宋 尤袤 《淮民谣》:“勾呼且未已,椎剥到鷄豕。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清 梅曾亮 《<黔记>序》:“苟民田夺而官田遂增,椎剥其肤髓,为国家经常之规。万世之忧,可一朝而伏也。”
- 基本含义
- 指用棍棒猛烈地击打,使皮肉脱落,形容残酷地折磨或虐待。
- 详细解释
- 成语“椎剥”来源于古代刑罚,是指用椎子猛烈地击打,使皮肉脱落。这个成语在现代用法中,常用来形容残酷地折磨、虐待或严厉地惩罚他人。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残忍的行为或极端的惩罚,可以用于文学作品、口语交流或者评论社会现象。例如,可以用于描述残酷的战争、虐待他人的行为或者严厉的惩罚手段。
- 故事起源
- 椎剥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年》中:“椎剥之刑,岂可以矜乎?”这句话是说椎剥这种残酷的刑罚,不应该被人夸耀或自豪。后来,成语“椎剥”逐渐形成,用来形容残忍的折磨或虐待。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主语为“椎剥”,动词为“椎剥”。
- 例句
- 1. 这个恶人曾经椎剥过无辜的人,现在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2. 这个暴君用残忍的手段椎剥百姓,引起了民众的愤怒和反抗。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椎剥”与残忍、虐待等词语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例如,想象一个人用椎子猛烈地击打他人的身体,使皮肉脱落,这样可以帮助记住“椎剥”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椎剥”相关的成语或词语,例如“折磨”、“虐待”、“惩罚”等。同时,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和法律文化,以深入理解“椎剥”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的小淘气经常欺负我,我希望老师能够用椎剥的方式惩罚他。2. 初中生:这个故事中的反派角色非常残忍,他经常对主人公进行椎剥,让人看了非常气愤。3. 高中生:这个社会上存在着很多椎剥弱势群体的行为,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