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唐 代临时授官的一种文书。《新唐书·刘仁轨传》:“ 武德 初, 河南道 安抚大使 任瓌 上疏有所论奏。 仁轨 见其稿,为窜定数言。 瓌 惊异,赤牒补 息州 参军。”《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 唐 初,士大夫以乱离之后,不乐仕进,官员不充。省符下诸州差人赴选,州府及詔使多以赤牒补官。”
- 基本含义
- 赤裸裸的告示。
- 详细解释
- 赤牒是指没有掩饰,直接明示的告示或通知。形容言辞直截了当,毫不隐瞒。
- 使用场景
- 赤牒常用于形容言辞直率、明确,不加掩饰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要求,或者形容某种行为的直接明示。
- 故事起源
- 赤牒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35年。当时,鲁国的昭公为了惩罚贪污的官员,下令将他们的罪行公之于众,通过赤裸裸的告示牌来公开揭发他们的罪行。这个故事成为了赤牒成语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赤牒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赤”和名词“牒”组成。
- 例句
- 1. 他对问题直言不讳,言辞赤牒。2. 领导发出了一纸赤牒,要求所有员工按时完成工作。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红色的告示牌,上面直接写着“赤牒”,表示毫不掩饰的告示。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直率、明确相关的成语,如“直言不讳”、“坦诚相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张赤牒,要求我们按时交作业。2. 初中生:他的演讲很赤牒,直接点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3. 高中生:在面试时,我赤牒地告诉面试官我的优点和缺点。4. 大学生:老板发了一封赤牒邮件,要求我们加班完成任务。5. 成年人:他的建议非常赤牒,毫不犹豫地指出了公司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