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3日(农历三月廿六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抵对的词语解释
抵对的意思
拼音:dǐ duì    注音:ㄉㄧˇ ㄉㄨㄟˋ
使用场景
抵对常用于描述矛盾的事物或观点,用来强调对立的关系。可以用于讨论问题、分析对比、辩论等场景。
例句
1. 他们的观点抵对,无法达成共识。2. 这两个国家的政策抵对,导致了紧张的局势。
基本含义
指相互对立、矛盾的两方。
基本解释

(1).敌对;对抗。 宋 司马光 《乞不贷故斗杀札子》:“你共我不是抵对,休扯着我。”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你道是便死呵则是屈,硬抵对不招实。”《东周列国志》第一○八回:“今日数十万之众,如 泰山 般压将下来,如何不怕,何人敢与他抵对。”
(2).答对。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四折:“我问在当厅无言抵对,他和你可曾説来歷?”《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这正是和尚借我家的本钱。若母亲问起,我自有言抵对。”《快心编三集》第二回:“假若被 刘 家抢去,日后大爷回来,将何抵对。”

延伸学习
抵对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通过学习更多的成语和对比的词语来加深理解和应用。例如,“对立”、“矛盾”、“互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小明的意见抵对,所以我们决定分开玩。2. 初中生:这两个理论抵对,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实验来验证。3. 高中生:历史上的两个政治派别一直抵对,导致了长时间的冲突。4. 大学生:这两个学派的理论抵对,引起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
故事起源
抵对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一年》的记载中。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大夫晏婴与公子重耳的对立。晏婴劝告重耳要回齐国,但重耳却坚持要留在晋国。晏婴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了“抵对”这个词来形容两者的对立关系。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抵对”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站在对立的两边,彼此抵触、对立,形成了抵对的关系。
词语结构
抵对是由“抵”和“对”两个汉字组成的。其中,“抵”表示相互对立,而“对”表示对立的一方。
详细解释
抵对是由两个相对的词语组成,表示两个事物或观点相互对立、矛盾。抵对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关系,彼此相互排斥,无法调和。
(0)
诗文中出现“抵对”的诗词

论学四首·其一

吾人为学学为人,要学为人莫远人。

耳目聪明今现在,言谈抵对更何真。

此时岂属修为力,当处无劳说梦频。

识得便从如此去,康衢击壤做尧民。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