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促衿常用于描述一个人通过劝说、催促或督促他人改变态度或行为的情况。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家庭、学校、工作等。
- 例句
- 1. 他的朋友们一直促衿他去参加比赛,最终他决定加入。2. 她促衿他改正错误,帮助他成为更好的人。3. 老师促衿学生们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 基本含义
- 促使对方改变态度或行为,督促他人做出决定或行动。
- 基本解释
紧身的衣襟。 南朝 宋 谢灵运 《晚出西射堂》诗:“抚镜华緇鬢,揽带缓促衿。”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督促、劝说相关的成语,如“劝人善良”、“劝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促衿我们要勤奋学习,争取好成绩。2. 初中生:父母促衿我参加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3. 高中生:班主任促衿我们要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丰富课余生活。4. 大学生:导师促衿我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研究能力。
- 故事起源
- 促衿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故事中,齐国大夫晏婴劝说齐桓公要出兵攻打晋国,但齐桓公犹豫不决。晏婴便抓住齐桓公的衣领,催促他做出决定。后来,人们用“促衿”来形容督促他人做出决定或行动的情境。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促衿”与“催促他人改变态度或行为”这个含义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人抓住对方的衣领,催促他改变态度或行为,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四字成语,由“促”和“衿”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促衿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促”和“衿”两个字组成。其中,“促”意为促使、催促,表示督促或催促;“衿”意为衣领,表示对方的态度或行为。整个成语意为督促他人改变态度或行为,使其做出决定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