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成语“抽匣”可以用于形容某人在做事时小心翼翼、谨慎行动,不让人察觉。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暗中行动,进行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总是抽匣行事,从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意图。2. 这个团队一直抽匣行动,他们的计划一直没有被人发现。3.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抽匣行事,不要让别人察觉我们的意图。
- 基本含义
- 指悄悄地打开抽屉、抽匣,暗中拿取或放置东西。也比喻暗中行动,不让人察觉。
- 基本解释
◎ 抽匣,抽匣儿 chōuxiá,chōuxiár
[drawer] 〈方〉∶抽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成语“抽匣”相关的其他成语,例如“暗度陈仓”、“隐姓埋名”等。这些成语都与秘密行动、隐蔽行动有关,可以帮助拓展对于这类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在考试时总是抽匣行事,不让同学们知道我的答案。初中生:他们团队一直抽匣行动,成功地完成了这个任务。高中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抽匣行事,保护自己的利益。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我们需要抽匣行事,保护自己的商业机密。
- 故事起源
- 关于成语“抽匣”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根据成语的字面意思以及古代行军作战的情景来看,可以想象,在古代战争时期,将领们为了保证行军作战的成功,常常需要进行一些秘密行动,比如悄悄地拿取或放置兵器、兵符等物品。这样的行动需要保持隐秘性,所以将领们会选择在抽屉、抽匣里进行操作,以免被敌人发现。久而久之,这个动作就演变成了成语“抽匣”。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抽匣”看作是一个秘密行动的象征,类似于暗中行动。可以通过想象将领在行军作战中打开抽屉、抽匣进行秘密操作的情景来记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详细解释
(1).抽剑出匣。 唐 权德舆 《奉和张仆射朝天行》:“见公抽匣百鍊光,试欲磨铅谅无助。” 唐 李绅 《忆过润州》诗:“弓犯控弦招武旅,剑当抽匣问狂夫。”
(2).即抽屉。 沙汀 《医生》:“送走那个粮户,他就转身到条桌边坐下,数了数刚才接过手的报酬。随又打开抽匣,连同所有的收入一起计算。”参见“ 抽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