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洞彻的词语解释
洞彻的意思
拼音:dòng chè    注音:ㄉㄨㄙˋ ㄔㄜˋ
使用场景
洞彻常用于描述对某个问题、现象或事物有深刻理解的情况。它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对某个领域或学科非常精通,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能够洞察问题的本质。
例句
1. 他对这个问题洞彻到了根本原因。2. 这位科学家通过多年的研究,对这个领域洞彻了解。3. 只有洞彻问题的本质,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基本含义
彻底理解,深入了解某个问题或事物。
基本解释

[释义]
(动)透彻地了解。
[构成]
偏正式:洞〔彻

延伸学习
1. 了解更多与“洞彻”相关的成语,如“洞若观火”、“洞幽烛微”等。2. 阅读相关的文章、书籍,增加对各个领域的洞彻理解。3. 运用“洞彻”这个概念,思考和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经过努力终于洞彻了这个数学题的解法。2. 初中生: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这个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洞彻。3. 高中生:只有洞彻问题的本质,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4. 大学生:通过实践和研究,我对这个领域的知识有了洞彻的理解。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记忆“洞彻”这个词语。
故事起源
洞彻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班彪传》中。班彪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学者,他在这篇传记中写到:“班彪从小聪明,洞彻事理。”这个故事表达了班彪从小就聪明敏捷,对事物有深入的理解。
英文翻译

1.(清澈见底; 透彻地了解) understand thoroughly; see clearly

记忆技巧
可以将“洞彻”想象成一个人用手指弄开一个洞,透过这个洞可以看到事物的内部。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洞彻”的含义。
词语结构
洞彻是一个动宾短语,由“洞”和“彻”两个汉字组成。其中,“洞”表示透彻、明白,而“彻”表示彻底、完全。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洞彻”这个成语。
详细解释

◎ 洞彻 dòngchè
[understand thoroughly;have a clear knowledge of;know clearly] 彻底地理解
亦作“ 洞澈 ”。1.透明,清澈。 南朝 梁 沉约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洞彻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唐 欧阳詹 《智达上人水精念珠歌》:“良工磨拭成贯珠,泓澄洞澈看如无。”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论悟一》:“一日师令往某处,正雪中,既寒且饥,因结屨忽有悟,则见天地万物,洪纤曲直,如清浄琉璃,无不洞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 海澄公 家有一三足蟾,可为扇坠,视之如精金鎔液,洞澈空明,为希有之宝。”
(2).十分明亮。《汉武故事》:“扇屏悉以白琉璃作之,光照洞彻,以白珠为帘,玳瑁押之。” 宋 苏轼 《佛心鉴偈》:“ 軾 第三子 过 蓄乌铜鑑,圜径数寸,光明洞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道士展其袖…… 尚 窥之,中大如屋。伏身入,则光明洞彻,宽若厅堂。”
(3).虚空貌;通敞貌。 三国 魏 阮籍 《首阳山赋》:“下崎嶇而无薄兮,上洞彻而无依。” 宋 叶适 《林正仲墓志铭》:“ 元章 新造广宅,东望海,西挹 三港 诸山,曲楼重坐,门牖洞彻。” 明 李东阳 《楚观楼记》:“盖耳目之所在,必虚空洞彻,四达不蔽而后能发。”
(4).通晓,透彻了解。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理洞彻於俗听,物惊恠於世心。”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一本第三出:“﹝ 玄奘 ﹞十五岁无经不通,本宗性命,了然洞彻。”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研究<三礼>,洞澈先王经世宰物之本,达於义理之原。” 赵自 《第二双眼睛》:“他的确有了一双能够洞澈黑暗的海底秘密的眼睛。”
(5).通达。《汉武帝内传》:“﹝ 武帝 ﹞至三岁, 景帝 抱於膝上抚念之,知其心藏洞彻。” 唐 杜甫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 韦生 富春秋,洞澈有清识。”
(6).形容为人光明磊落。 宋 司马光 《河上督役怀器之寄呈公明叔度时器之鞫狱沧州》诗:“ 公明 抱全德,洞澈无緇磷。”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维公平生,愷悌忠实,内外洞彻,初终若一。”

(0)
诗文中出现“洞彻”的诗词

游悟真寺诗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

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手拄青竹杖,足蹋白石滩。

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

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

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

龛间长丈馀,门户无扃关。

仰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

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

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

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

入门无平地,地窄虚空宽。

房廊与台殿,高下随峰峦。

岩崿无撮土,树木多瘦坚。

根株抱石长,屈曲虫蛇蟠。

松桂乱无行,四时郁芊芊。

枝梢袅青翠,韵若风中弦。

日月光不透,绿阴相交延。

幽鸟时一声,闻之似寒蝉。

首憩宾位亭,就坐未及安。

须臾开北户,万里明豁然。

拂檐虹霏微,绕栋云回旋。

赤日间白雨,阴晴同一川。

野绿簇草树,眼界吞秦原。

渭水细不见,汉陵小于拳。

却顾来时路,萦纡映朱阑。

历历上山人,一一遥可观。

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

栾栌与户牖,恰恰金碧繁。

云昔迦叶佛,此地坐涅槃。

至今铁钵在,当底手迹穿。

西开玉像殿,白佛森比肩。

斗薮尘埃衣,礼拜冰雪颜。

叠霜为袈裟,贯雹为华鬘。

逼观疑鬼功,其迹非雕镌。

次登观音堂,未到闻栴檀。

上阶脱双履,敛足升净筵。

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钿。

黑夜自光明,不待灯烛然。

众宝互低昂,碧佩珊瑚幡。

风来似天乐,相触声珊珊。

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

点缀佛髻上,合为七宝冠。

双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

隔瓶见舍利,圆转如金丹。

玉笛何代物,天人施祇园。

吹如秋鹤声,可以降灵仙。

是时秋方中,三五月正圆。

宝堂豁三门,金魄当其前。

月与宝相射,晶光争鲜妍。

照人心骨冷,竟夕不欲眠。

晓寻南塔路,乱竹低婵娟。

林幽不逢人,寒蝶飞翾翾。

山果不识名,离离夹道蕃。

足以疗饥乏,摘尝味甘酸。

道南蓝谷神,紫伞白纸钱。

若岁有水旱,诏使修蘋蘩。

以地清净故,献奠无荤膻。危石叠四五,?嵬欹且刓。

造物者何意,堆在岩东偏。

冷滑无人迹,苔点如花笺。

我来登上头,下临不测渊。

目眩手足掉,不敢低头看。

风从石下生,薄人而上抟。

衣服似羽翮,开张欲飞鶱。??三面峰,峰尖刀剑攒。

往往白云过,决开露青天。

西北日落时,夕晖红团团。

千里翠屏外,走下丹砂丸。

东南月上时,夜气青漫漫。

百丈碧潭底,写出黄金盘。

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

周回绕山转,下视如青环。

或铺为慢流,或激为奔湍。

泓澄最深处,浮出蛟龙涎。

侧身入其中,悬磴尤险艰。

扪萝蹋樛木,下逐饮涧猿。

雪迸起白鹭,锦跳惊红鳣。

歇定方盥漱,濯去支体烦。

浅深皆洞彻,可照脑与肝。

但爱清见底,欲寻不知源。

东崖饶怪石,积甃苍琅玕。

温润发于外,其间韫玙璠。

卞和死已久,良玉多弃捐。

或时泄光彩,夜与星月连。

中顶最高峰,拄天青玉竿。??上不得,岂我能攀援。

上有白莲池,素葩覆清澜。

闻名不可到,处所非人寰。

又有一片石,大如方尺砖。

插在半壁上,其下万仞悬。

云有过去师,坐得无生禅。

号为定心石,长老世相传。

却上谒仙祠,蔓草生绵绵。

昔闻王氏子,羽化升上玄。

其西晒药台,犹对芝朮田。

时复明月夜,上闻黄鹤言。

回寻画龙堂,二叟鬓发斑。

想见听法时,欢喜礼印坛。

复归泉窟下,化作龙蜿蜒。

阶前石孔在,欲雨生白烟。

往有写经僧,身静心精专。

感彼云外鸽,群飞千翩翩。

来添砚中水,去吸岩底泉。

一日三往复,时节长不愆。

经成号圣僧,弟子名杨难。

诵此莲花偈,数满百亿千。

身坏口不坏,舌根如红莲。

颅骨今不见,石函尚存焉。

粉壁有吴画,笔彩依旧鲜。

素屏有褚书,墨色如新乾。

灵境与异迹,周览无不殚。

一游五昼夜,欲返仍盘桓。

我本山中人,误为时网牵。

牵率使读书,推挽令效官。

既登文字科,又忝谏诤员。

拙直不合时,无益同素餐。

以此自惭惕,戚戚常寡欢。

无成心力尽,未老形骸残。

今来脱簪组,始觉离忧患。

及为山水游,弥得纵疏顽。

野麋断羁绊,行走无拘挛。

池鱼放入海,一往何时还。

身著居士衣,手把南华篇。

终来此山住,永谢区中缘。

我今四十馀,从此终身闲。

若以七十期,犹得三十年。

(0)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

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

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

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

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0)

玩止水

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

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

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

中面红叶开,四隅绿萍委。

广狭八九丈,湾环有涯涘。

浅深三四尺,洞彻无表里。

净分鹤翘足,澄见鱼掉尾。

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

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

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

岂唯空狎玩,亦取相伦拟。

欲识静者心,心源只如此。

(0)

云母泉诗

晨登玄石岭,岭上寒松声。

朗日风雨霁,高秋天地清。

山门开古寺,石窦含纯精。

洞彻净金界,夤缘流玉英。

泽药滋畦茂,气染茶瓯馨。

饮液尽眉寿,餐和皆体平。

琼浆驻容发,甘露莹心灵。

岱谷谢巧妙,匡山徒有名。

愿言构蓬荜,荷锸引泠泠。

访道出人世,招贤依福庭。

此心不能已,寤寐见吾兄。

曾结颍阳契,穷年无所成。

东西同放逐,蛇豕尚纵横。

江汉阻携手,天涯万里情。

恩光起憔悴,西上谒承明。

秋色变江树,相思纷以盈。

猿啼巴丘戍,月上武陵城。

共恨川路永,无由会友生。

云泉不可忘,何日遂躬耕。

(0)

西山寻辛谔

漾舟寻水便,因访故人居。

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

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徐。

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

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

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

(0)

八哀诗·其五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长啸宇宙间,高才日陵替。

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

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柢。

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

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

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

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

各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

萧萧白杨路,洞彻宝珠惠。

龙宫塔庙涌,浩劫浮云卫。

宗儒俎豆事,故吏去思计。

眄睐已皆虚,跋涉曾不泥。

向来映当时,岂独劝后世。

丰屋珊瑚钩,骐驎织成罽。

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分宅脱骖间,感激怀未济。

众归赒给美,摆落多藏秽。

独步四十年,风听九皋唳。

呜呼江夏姿,竟掩宣尼袂。

往者武后朝,引用多宠嬖。

否臧太常议,面折二张势。

衰俗凛生风,排荡秋旻霁。

忠贞负冤恨,宫阙深旒缀。

放逐早联翩,低垂困炎厉。

日斜鵩鸟入,魂断苍梧帝。

荣枯走不暇,星驾无安税。

几分汉廷竹,夙拥文侯彗。

终悲洛阳狱,事近小臣敝。

祸阶初负谤,易力何深哜。

伊昔临淄亭,酒酣托末契。

重叙东都别,朝阴改轩砌。

论文到崔苏,指尽流水逝。

近伏盈川雄,未甘特进丽。

是非张相国,相扼一危脆。

争名古岂然,键捷歘不闭。

例及吾家诗,旷怀埽氛翳。

慷慨嗣真作,咨嗟玉山桂。

钟律俨高悬,鲲鲸喷迢遰。

坡陀青州血,芜没汶阳瘗。

哀赠竟萧条,恩波延揭厉。

子孙存如线,旧客舟凝滞。

君臣尚论兵,将帅接燕蓟。

郎吟六公篇,忧来豁蒙蔽。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