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乖离 guāilí
[deviate] 抵触;背离
- 详细解释
(1).背离。《荀子·天论》:“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后汉书·冯异传》:“今 长安 坏乱, 赤眉 临郊,王侯搆难,大臣乖离,纲纪已絶。”《法苑珠林》卷九七:“妻儿角目,兄弟鬩墙,眷属乖离,亲朋隔絶。” 鲁迅 《准风月谈·聪明之道》:“虽属骨肉至亲,乖离冲突,背道而驰。”
(2).离别;分离。 晋 孙楚 《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乖离即长衢,惆悵盈怀抱。” 宋 欧阳修 《哭曼卿》诗:“乖离四五载,人事忽焉殊。” 明 陆采 《明珠记·授计》:“小生伉儷乖离,此生无復相见之理。” 郭沫若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序》:“因文字的造型性,于是文学便自起分化,甚至生出文与语之乖离。”
- 基本含义
- 指事物分离、背离本质或原则。
- 使用场景
- 乖离一词常用于描述社会、人际关系或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现象。可以用来形容社会风气的异化、人际关系的疏离、价值观念的偏离等。
- 故事起源
- 乖离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唐代韩愈的《原道》一文中,他用“乖离”来形容人们对道德伦理的背离和违背。后来,乖离逐渐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用于描述各种背离原则或本质的现象。
- 词语结构
- 乖离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乖”和动词“离”组成。
- 例句
- 1. 这个社会的价值观越来越乖离,人们对道德的认同感逐渐减弱。2. 他的行为乖离了原本的承诺,让大家感到失望和困惑。3. 这个团队内部的关系乖离了,缺乏合作和信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乖离这个成语。可以将“乖离”联想为一个人违背常理、不合规矩的动作,以此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新闻、小说等来进一步了解乖离的使用场景和意义。同时,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违背本心”、“背道而驰”等,来扩展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的猫咪最近变得乖离了,不再喜欢和我玩耍了。2. 初中生: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很容易让人产生乖离的感觉,我们要学会辨别真伪。3. 高中生:年轻人的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乖离,这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现象。4. 大学生: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导致很多人的内心产生了乖离,需要关注心理健康问题。5. 成年人:工作和家庭的矛盾让他感到乖离,需要寻找平衡点来解决问题。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乖离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