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参验证明。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名辩思潮的批判》:“从正面来指示出一种认识还不够,还须从反面来指示它,便是所谓‘兼指’。假若再从侧面来证明,便是所谓‘衡指’,‘参直’。‘参直’者,参证也。”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品正直、行为端正,不偏不倚。
- 详细解释
- 参直是由“参”和“直”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参”是指参照、遵循,表示按照规范、标准行事。“直”是指直接、正直,表示言行端正无私。这个成语形容人品正直、行为端正,不偏不倚,遵循公正原则。
-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言行正直。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组织、机构或国家的行为规范,不偏不倚。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参与的官员,他一直以来都以正直的品德著称。有一次,齐国的国君发现了一件重要的问题,需要一个公正正直的人来解决。于是,国君决定让参与负责这个问题。参与在处理问题时,不偏不倚,公正无私,最终解决了问题。后来,人们就用“参直”来形容正直无私的品德。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个参直的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2. 这个组织的行为一直都保持着参直的原则,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参直”与“正直”进行联想,因为它们的含义相似。你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参照标准的正中间,直立不倚,代表他的品德正直。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学习更多与品德正直、行为端正相关的成语,如“廉洁奉公”、“守正不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参直的人,不要做欺骗别人的事情。2. 初中生:我们班的班长一直以来都是个参直的人,大家都很信任他。3. 高中生:在面对选择时,我会始终坚持参直的原则,不为个人利益而违背良心。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参直的品德,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