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年轻人肩负重任、承担责任的情境。也可用于形容任何人在某个特定方面肩负起责任。
- 例句
- 1. 他年纪轻轻就荷裳了家族的事务。2. 这个年轻人在社区里荷裳着社区服务的工作。
- 基本含义
- 指承担责任或负荷的人。
- 基本解释
(1).用荷叶做衣服,示其人之高洁。语本《楚辞·离骚》:“製芰荷以为衣兮,雧芙蓉以为裳。” 南朝 宋 傅亮 《芙蓉赋》:“咏 三閭 之披服,美兰佩而荷裳。”
(2).指隐逸者之服。 唐 刘长卿 《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诗:“詔书徵拜脱荷裳,身去 东山 闭草堂。”
(3).借指高人隐士。 唐 王昌龄 《送欧阳会稽之任》诗:“应须枉车歇,为我访荷裳。”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含有“荷”字的成语,如“荷韵”、“荷锄”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爸爸妈妈一样荷裳家里的事情。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荷裳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3. 高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够荷裳国家的未来发展。
- 故事起源
- 《诗经·秦风·草虫》中的诗句成为了这个成语的来源,该诗描绘了年轻人肩负国家重任的形象。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荷裳”与“肩负责任”这个概念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年轻人穿着一条荷裳,表示他正肩负起重任。
- 词语结构
- 荷裳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详细解释
- 荷裳源自《诗经·秦风·草虫》:“彼采葑草,于彼无他。我行其野,蔽芾其塞。彼其之子,邦之新人。宁不我好?师说之教。”其中“彼其之子,邦之新人”一句,意指年轻人要肩负起国家的重任。后来,“彼其之子”被引申为“荷裳”,表示肩负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