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儒服。 南朝 宋 鲍照 《学古》诗:“衿服杂緹繢,首饰乱琼珍。”
- 基本含义
- 衿服是指有衽的衣领,比喻服从、顺从。
- 详细解释
- 衿服的本义是指衣领,这里引申为比喻服从、顺从。形容一个人对上级或者他人的言行举止完全顺从,没有自己的主见。
- 使用场景
- 衿服一词多用于贬义,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主见、盲从、缺乏独立思考的行为。在工作场合或者家庭中,当某人完全服从他人的意见而没有自己的主张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
- 故事起源
- 衿服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据说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一位叫魏其武的人曾经对齐景公说:“臣闻君不可无臣,臣不可无君,犹衿服之不可无领也。”这句话意思是说,君主和臣子的关系就像衣领和衣服一样,不能分离。从此以后,人们就开始使用“衿服”这个成语来形容服从、顺从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衿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词序。
- 例句
- 1. 他对领导言听计从,完全衿服。2. 她在家庭中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总是衿服丈夫的决定。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衣服”这个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衿服的本义是衣领,可以想象一个人完全服从他人的意见,就像领子被别人牢牢控制一样。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服从、顺从相关的成语,如“马首是瞻”、“唯命是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什么,我们就衿服什么。2. 初中生:他对班主任的要求总是衿服,没有自己的主张。3. 高中生:作为学生会主席,我必须对同学们的意见倾听,但也要保持独立思考,不完全衿服他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