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四分之一两。铢,古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南史·张畅传》:“此诸盐各有所宜:白盐是 魏 主所食;黑者疗腹胀气懣,细刮取六銖,以酒服之。”
(2).古钱币名。详“ 六銖钱 ”。
(3).指六铢衣。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岑文本》:“﹝ 岑文本 ﹞又问曰:‘比闻六銖者天人衣,何五銖之异?’﹝ 上清童子 ﹞对曰:‘尤细者则五銖也。’” 宋 叶适 《和李参政》:“传观弓力异常钧,衣我六銖羞问。” 金 元好问 《隐秀君山水为范庭玉赋》诗:“万壑风烟入座寒,六銖仙帔想驂鸞。”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廿四桥边载野航,六銖縹緲浣红妆。”
- 基本含义
- 形容事物微小、轻微。
- 详细解释
- 六铢是中国古代使用的一种计量单位,指的是一种非常轻小的铜钱。由于六铢铜钱非常轻,所以成语“六铢”就用来形容事物微小、轻微的程度。
- 使用场景
- 六铢常用于描述一些微小的事物、轻微的差别或程度。例如,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的错误非常微小,不值一提。
- 故事起源
- 关于六铢的故事来源于《史记·韩非子列传》。故事中,韩非子和一位朋友讨论事物的轻重问题,朋友认为六铢是非常轻微的,韩非子则反驳说:“六铢虽轻,千斤之重,人之所举也。”这个故事中的对话成为了后来“六铢”的成语用法。
- 词语结构
- 六铢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的错误只是六铢,不值一提。2.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只有六铢的程度。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六铢想象成一种非常轻小的铜钱,用来比喻事物的微小、轻微的程度。可以通过想象六铢的轻盈和微小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毫厘之差”、“微不足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错误只有六铢那么轻微,老师不会生气的。2. 初中生:这本书的区别只有六铢,我还是喜欢原版的。3. 高中生: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只有六铢,不值得我们过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