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乐的一种。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源于北方少数民族。 汉 初边军用之,后渐用于朝廷。当时鼓吹乐被认为是很隆重的音乐,万人将军方可备置。 魏 晋 以后,牙门督将五校均得用之, 明 以后士庶吉凶之礼及迎神赛会亦均用之。历代鼓吹乐多有歌辞配合。《辽史·乐志》:“鼓吹乐,一曰短簫鐃歌乐,自 汉 有之,谓之军乐。《辽杂礼》,朝会设熊羆十二案,法驾有前后部鼓吹,百官卤簿皆有鼓吹乐。” 宋 陆游 《作盆池养科斗数十戏作》诗:“未听两部鼓吹乐,且看一编科斗书。”
- 基本含义
- 指为某种观点或主张大力宣传、宣扬。
- 详细解释
- 鼓吹乐源自《周易·坤卦》:“鼓吹于其室,无咎。”原指在家中吹奏音乐,表示平安无事。后来引申为宣传、宣扬某种观点或主张,力图使众人接受。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团体极力宣传、宣扬某种观点,有时带有贬义或讽刺意味。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喜欢听音乐,但他的臣子们都不会吹奏乐器。于是国王命令大臣鼓吹乐,让他宣传国王的功绩和政策。大臣鼓吹乐的表演非常出色,使得国王和百姓们对他的宣传观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认同。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例句
- 1. 他总是鼓吹乐自己的成功经验,让别人觉得他很自负。2. 这个政治家善于鼓吹乐自己的政策,以争取更多的支持者。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鼓吹乐”想象成一个人在吹奏乐器并大声宣传,形象地表达出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吹捧”、“宣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经常鼓吹乐我们要爱护环境。2. 初中生:有些同学喜欢鼓吹乐自己的优点,让别人觉得他们很厉害。3. 高中生:政治家们常常利用媒体鼓吹乐自己的政策,以争取选民的支持。4. 大学生: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地鼓吹乐某种观点,这是不道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