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惊蛰的词语解释
惊蛰的意思
拼音:jīng zhé    
使用场景
惊蛰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种力量的觉醒和爆发,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意志力或潜能的释放。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力量或情绪的突然爆发。在日常生活中,惊蛰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的景象。
例句
1. 春天来了,大地上的一切都像是被惊蛰了一样,焕发出勃勃生机。2. 他在困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力量,像春天的惊蛰一样突然爆发出来。
基本含义
惊蛰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春天开始,天气逐渐转暖,昆虫苏醒,万物复苏。在成语中,惊蛰意指一种力量的觉醒和爆发。
基本解释

 惊蛰
 

 
延伸学习
惊蛰这个成语与中国的节气文化有关,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以及每个节气的特点和文化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惊蛰这一天,昆虫苏醒了,花朵开始开放了。2. 初中生:惊蛰的到来标志着春天开始了,大地上的一切都焕发出新的生机。3. 高中生:他的才华在大学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像惊蛰一样突然爆发出来。4. 大学生:在惊蛰这一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和新的希望。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故事起源
惊蛰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后来被引申为成语。根据古代传说,惊蛰这一节气是由昆虫的苏醒而命名的。相传,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天空中的雷声会惊醒冬眠的昆虫,使它们苏醒过来。这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大自然力量觉醒的观察。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惊蛰”与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在惊蛰这一天,大地上的昆虫都被惊醒了,开始活动起来,植物也开始生长。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惊蛰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惊”是动词,表示触动、惊醒;“蛰”是名词,表示冬眠的昆虫。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意义清晰。
详细解释
惊蛰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它标志着春天的正式到来。在这个时期,天气逐渐转暖,冰雪融化,昆虫苏醒,植物开始生长。因此,惊蛰成语中的“惊”指的是春天的力量觉醒,蛰指的是冬眠的昆虫苏醒。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大自然中万物复苏的景象。
(0)
诗文中出现“惊蛰”的诗词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㸦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0)

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0)

义雀行和朱评事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馀。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0)

春晴泛舟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袅袅柳丝摇曲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0)

安济桥

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

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色去朝东。

休誇世俗遗仙迹,自古神丁役此工。

(0)

山房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

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