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树木的姿态,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气质或形象高大挺拔。
- 例句
- 1. 骊山上的古树木立,宛如一片翠绿的海洋。2. 他身材高大挺拔,站在人群中真是木立一般。
- 基本含义
- 形容树木挺直、高大。
- 基本解释
呆立,失神站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壁》:“﹝ 朱孝廉 ﹞遂飘忽自壁而下,灰心木立,目瞪足耎。”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惊视之,即前意中人也。生痴呆木立。”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迷香洞》:“生木立移时,歌声止而笑声起,有数丽人亭亭而出。”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树木相关的成语,如“树大招风”、“枝繁叶茂”等,有助于拓展对于自然界和人类行为的形象化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天来了,花园里的树木都木立起来了。2. 初中生:那棵大树木立在操场中央,给我们提供了阴凉。3. 高中生:他的身材高大挺拔,站在人群中真是像一棵木立的树木。4. 大学生: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树木木立在山林之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故事起源
- 成语来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当时,秦始皇巡视各地,到达骊山时,看到山上的树木高大挺拔,便称赞道:“此山木立如此之高,真是独一无二!”从此,人们用“木立”来形容高大挺拔的树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木立”成语中的“木”字,来想象一棵高大挺拔的树木,以便记忆和理解该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其中“木”作为主语,表示树木;“立”作为谓语,表示直立。
- 详细解释
- 木立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是“木”,意为树木;第二个字是“立”,意为直立。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树木的挺拔、高大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