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大门至厅堂的路。《诗·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卭有旨鷊。” 毛 传:“中,中庭也;唐,堂涂也。” 朱熹 集传:“庙中路谓之唐。”
(2).借指庙堂、中堂。 南朝 宋 何承天 《远期篇》:“中唐儛六佾,三厢罗乐人。” 唐 王起 《冯宿碑》:“其亲戚号于中唐而隣里感,其朋友慟于外寝而搢绅弔。”
(3).庭院。《文选·张衡<东京赋>》:“植华平於春圃,丰朱草於中唐。” 李善 注:“ 如淳 《汉书》注曰:‘唐,庭也。’” 汉 王粲 《槐树赋》:“惟中唐之奇树,禀自然之天姿。”
(4). 唐 诗分期之一。一般以 代宗 大历 至 文宗 大和 之间为 中唐 。这时期的著名诗人,先后有 韦应物 、 刘长卿 、 卢纶 、 韩翃 、 钱起 、 司空曙 、 李端 、 韩愈 、 柳宗元 等。参见“ 四唐 ”。
- 基本含义
- 指唐朝中期,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事物或人在某个时期处于中等水平或中间地位。
- 详细解释
- 中唐是指唐朝的中期,即盛唐时期的后期,大约是公元8世纪末到9世纪中叶。这个时期是唐朝最繁荣、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文化、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中唐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事物或人在某个时期处于中等水平或中间地位。
- 使用场景
- 中唐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事物或人在某个时期处于中等水平或中间地位。例如,当你想形容一个学生在班级中成绩一般,不算特别优秀也不算太差时,可以说他是班级中唐。另外,你也可以用中唐来形容一个产品在市场上处于中等水平,既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
- 故事起源
- 中唐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朝代,而中唐则是唐朝的中期。这个时期,唐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誉为盛唐时期。因此,人们用中唐来形容这个时期,表示它处于唐朝辉煌时期的中间位置。
- 词语结构
- 中唐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中表示中间,唐表示唐朝。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 例句
- 1. 他在班级中唐,既不是最优秀的学生,也不是最差的学生。2. 这部电影在票房上属于中唐,既不是大热门,也不是大失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唐朝的盛唐时期进行对比来记忆这个成语。唐朝的盛唐时期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而中唐则是处于盛唐时期后期的中间位置。可以想象盛唐时期是一个山峰,而中唐则是山峰的中间部分。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唐朝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唐朝的历史、文化和成就。了解唐朝的盛世时期和中唐时期的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唐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级中唐,不是最优秀的学生,也不是最差的学生。2. 初中生: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唐,没有特别出色,也没有太差。3. 高中生:这所学校在全市的排名中唐,既不是顶尖学校,也不是底层学校。4. 大学生:这个项目在市场上属于中唐,既没有特别大的竞争优势,也没有特别大的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