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撇开;摆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我今故与 林公 来相看,望卿摆拨常务,应对玄言,那得方低头看此耶?” 宋 陆游 《晓登千峰榭》诗:“只道文书无了日,也能摆拨上层臺。” 明 高明 《琵琶记·祝发买葬》:“万苦千辛难摆拨,力尽心穷,两泪空流血。”
(2).处置,安排。《二刻拍案惊奇》卷七:“ 吕使君 与 董孺人 ……商量已定,也都是 吕使君 摆拨。”
(3).犹挣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孝廉怒,搏其颊,欲缚捶之。撑住摆拨间,同舍闻声皆来助捉,忽一脱手,已琤然破窗遁。”
- 基本含义
- 指摆动、晃动。
- 详细解释
- 摆拨是一个形容词,用于形容物体摆动、晃动的动作或状态。它可以用来形容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来回摇晃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动作、态度或心情不稳定,变化无常。
- 使用场景
- 摆拨常用于描述物体的摇晃、晃动,可以用来形容风吹树枝摆动、船在海上摇晃等情景。此外,摆拨还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心情或态度不稳定,例如形容一个人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反复变化。
- 故事起源
- 摆拨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章中。故事中,庄子以鱼为喻,描述了鱼在游泳时的摆拨姿态。这个故事通过描述鱼的摆拨姿态,表达了庄子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 词语结构
- 摆拨是一个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形容词,表示物体摆动、晃动的动作或状态。
- 例句
- 1. 风一吹,树枝就摆拨起来。2. 船在海上摆拨,让人感到有些晕船。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摆”、“拨”两个字的发音相结合,想象物体摇摆、晃动的情景,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摆拨相关的成语,如“摇摇欲坠”、“东倒西歪”等,来扩展对摆动、晃动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风一吹,纸飞机就摆拨起来了。2. 初中生:他的心情摆拨不定,不知道他到底喜欢谁。3. 高中生:这个问题摆拨了很久,我还是决定放弃。4. 大学生:经过一番摆拨,他最终选择了出国留学。5. 成年人: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摆拨,我们需要学会适应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