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拘禁。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拘收僧尼常住,减剋兵吏廪禄,如此等类,不可胜言。”
(2).收缴。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熙寧 间,詔铸诸路走马承受朱记,给之,拘收元给奉使印。”《宣和遗事》前集:“﹝茶引﹞如有过限,并引拘收,别买新引。”
(3).没收;扣留。《元典章·户部五·家财》:“其田宅、浮财、人口、头疋,尽数拘收入官。”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将 江 上应有战船,尽行拘收。”
(4).犹接管。 宋 岳飞 《奏节制李道牛皋军状》:“ 李道 、 牛皋 人马累得申状乞听臣节制,臣以未准朝旨,不敢拘收。”《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帝因諭 赵鼎 曰:‘ 建康 诸官司及百官廨舍,皆令照管,他时復来,幸免更营造,以伤民力。’ 鼎 等奏已令 建康府 拘收。”
- 基本含义
- 拘束、限制、约束
- 详细解释
- 拘收是一个表示拘束、限制和约束的成语。它形容人受到各种限制和约束,无法自由行动或发挥能力。
- 使用场景
- 拘收常用于形容某人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无法自由发展或发挥才能的情况。它可以用来描述个人、组织或社会受到各种限制的状态。例如,某人在工作中受到了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造力,可以说他受到了拘收。
- 故事起源
- 拘收最早出现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相传,汉朝时期,司马相如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学家,但他受到了当时严格的官方审查制度的限制,无法发表自己的作品。因此,他用了“拘收”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的困境。
- 词语结构
- 拘收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拘”和“收”。
- 例句
- 1. 他的创造力受到了拘收,无法发挥出来。2. 这个国家的言论自由受到了拘收,人们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拘收”与“限制”、“约束”等含义相关的形象进行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例如,想象一个人被束缚在牢房里,无法自由行动,就能够联想到“拘收”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限制和约束相关的成语,如“束缚”、“羁绊”等,可以加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经常拘收我们的行为,不让我们随便乱跑。2. 初中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受到了学校规定的拘收,无法自由安排。3. 高中生:学生们的创作才华受到了拘收,只能按照教材的要求写作。4. 大学生:社会的限制和约束让我们感到拘收,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希望这份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记忆“拘收”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