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淡水螺的通称。一般个体较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蜗螺》:“螺螄。师,众多也。其形似蜗牛,其类众多,故有二名。”
- 英文翻译
1.spiral shell; margarya melanoide; snail
- 基本含义
- 形容行动迟缓,不思进取,墨守成规。
- 详细解释
- 螺蛳是一种水生动物,它的行动缓慢,只在一个地方爬行,不会主动迁徙。因此,“螺蛳”成语用来形容人们的行动迟缓,不思进取,守旧固执的态度。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们不愿意改变现状,守旧不思进取的情况,也可用于批评那些迟钝、懒散的人。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田螺的人,他非常懒散,整天无所事事,不思进取。一天,他看到一只螺蛳爬行的速度非常缓慢,便感到非常欣赏和羡慕。于是,他决定以螺蛳为榜样,从此以后,他的行动更加迟缓,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后来,人们就用“螺蛳”来形容那些行动迟缓,不思进取的人。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他真是个螺蛳,一点进取的精神都没有。2. 这个公司的经营理念过于保守,真是太螺蛳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螺蛳的形象,想象一个人行动迟缓,不思进取的样子。
-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形容人们行动迟缓、不思进取的成语,如“龟毛”、“墨守成规”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一点进取的精神都没有,简直就是个螺蛳。2. 初中生:这个队伍的团结合作精神太差了,都像一群螺蛳一样,一点都不积极。3. 高中生:他总是墨守成规,不肯尝试新的方法,真是个螺蛳。4. 大学生:有些同学只顾着玩乐,完全没有进取的意识,真是螺蛳一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