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轻浮、不稳定、无拘无束的行为或品性。
- 例句
- 1. 他的行为真是条风,从来不按常理出牌。2. 这个人品性太条风了,不值得交往。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性或行为像风一样,轻浮、不稳定、无拘无束。
- 基本解释
(1).东北风。一名融风,主立春四十五日。《山海经·南山经》:“﹝ 令邱之山 ﹞其南有谷焉,曰 中谷 ,条风自是出。” 郭璞 注:“东北风为条风。”《淮南子·天文训》:“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 高诱 注:“艮卦之风,一名融。”《史记·律书》:“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条风。” 唐太宗 《正日临朝》诗:“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2).东风。一名明庶风,主春分四十五日。《淮南子·墬形训》:“东方曰条风。” 高诱 注:“震气所生也,一曰明庶风。” 宋 周邦彦 《应天长·寒食》词:“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徧满春色。” 明 汤显祖 《紫钗记·春日言怀》:“青韶印,看条风拂水,画燕迎门,年年春色倍还人。”参见“ 八风 ”。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人品性的成语,如“风轻云淡”、“风驰电掣”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像条风一样,总是不安定。2. 初中生:她的品性像条风,无拘无束。3. 高中生:他的行为太条风了,完全没有规矩可言。4. 大学生:他的品性像条风一样,时而热情,时而冷漠。5. 成年人:他的行为太条风了,完全没有责任心。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荀子·劝学》中的一段对孔子的赞美,用以形容孔子的品性与众不同。在古代,孔子被视为至圣先师,他的品格被人们所推崇,因此有人用“条风”来形容孔子的品性。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条风”与“风一去不复返”的意象联系起来,形象化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风一样的人,来去自如,不受任何束缚。
- 词语结构
- 主体词是“条”,修饰词是“风”。
- 详细解释
- 条风出自《荀子·劝学》:“人之性也,风之性也;而独夫子之性,不类于人。故曰:独夫之心,与人同矣。诗云:‘逝将去女,适彼乐土;无言不愈,美人之蕴。’夫风之逝也,不可久留。独夫子之心,岂适彼乐土哉?故曰:独夫之心,与人同矣。”意思是人的本性像风一样,但孔子的品性却不像普通人,所以说孔子的品性与人不同。诗中说:“风一去不复返,美人的魅力也是如此。”风是不能长久停留的,孔子的品性也不适合长时间停留在一处,所以称孔子的品性为“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