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脱根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批评那些背离初衷、背叛信仰、背离原则或背离基本价值观的人或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放弃了自己的原则或价值观,或者一个制度或组织失去了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力。
- 例句
- 1. 他曾经是一个有志青年,但现在他脱根了,完全变了一个人。2. 这个组织脱根了,失去了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力。3.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如果脱根了,将会走向衰败。
- 基本含义
- 指摆脱了根本,失去了根基或根源。
- 基本解释
犹彻底。《西游记》第七七回:“哥啊!救便要脱根救,莫又要復笼蒸。”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道德、原则和价值观相关的成语,比如“背信弃义”、“失去良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不守规矩,脱根了。2. 初中生:他们追逐金钱,脱根了。3. 高中生:他们背离了初心,脱根了。4. 大学生:他们放弃了理想,脱根了。5. 成年人:这个社会道德沦丧,脱根了。
- 故事起源
- 脱根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后汉书·董卓传》。董卓是东汉末年的一个权臣,他拥有强大的军队和权力,但他放纵荒淫,追求私欲,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终,他的权力被削弱,他的军队被消灭,他失去了根基,最终被杀。因此,脱根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失去了根本的道德和原则。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脱根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树木被连根拔起,失去了根基,就像一个人失去了道德和原则一样。
- 词语结构
- 主语+脱根
- 详细解释
- 脱根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事物或个体失去了根本,不再有根基或根源。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失去了道德、原则或基本价值观,也可以形容一个组织、国家或制度失去了根本的支撑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