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滴水入砚的文具。也称“水注”。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二:“禹餘粮石,形似多怪,磈礧百出,或正类虾蟆,中空藏白粉,去其粉,可贮水作研滴。”参见“ 砚滴 ”。
- 基本含义
- 形容学问、研究非常深入。
- 详细解释
- 研滴一词源自于古代制作针灸的医生。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医生需要将药物研磨成细小的颗粒,然后滴入病人的穴位中。这个过程需要医生精心研究和细致操作,因此形成了“研滴”这个成语。它用来形容学问、研究非常深入,需要经过细致入微的研究和思考才能达到深入的程度。
- 使用场景
- 研滴一词常用于形容学问、研究上的深入和精细。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研究十分深入,对细节和细微之处都有深刻的了解。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学问、研究项目或者理论的深刻和精细程度。
- 故事起源
- 据传,研滴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王导传》中。王导是晋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文学创作和政治理论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而他的研究和思考的精细程度被形容为“研滴”,以表达他对学问和研究的深入和精确。
- 词语结构
- 研滴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研”和“滴”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他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可谓研滴入微,对细节的把握非常准确。2. 这篇论文的研究内容非常研滴,涉及了很多细致的分析和实验。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研滴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个医生在研磨药物时,细心滴入病人的穴位中,形成了研滴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与研究相关的成语,如“苦心研究”、“钻研”等。这些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深入研究和钻研某个领域的学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讲解的数学题太难了,需要研滴才能做对。2. 初中生:我对历史很感兴趣,希望能够研滴历史的深层次内涵。3. 高中生:考试前,我会研滴各科目的重点知识,以便更好地备考。4. 大学生:我在毕业论文中研滴了新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很好的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