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用于描述某个事物或人物在某个方面超出了预期或限制的情况。
- 例句
- 1. 他的成绩于越,继续保持第一名。2. 这次比赛,他的表现于越,获得了冠军。
- 基本含义
- 超过、超越
- 基本解释
(1).古族名。分布在今 浙江省 境内。《大戴礼记·劝学》:“ 于越 戎貉 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者,教使之然也。”《汉书·货殖传》:“辟犹 戎 翟 之与 于越 不相入矣。”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 于越 ,南方 越 名也。’于,发语声也。戎蛮之语则然。 于越 犹 句吴 耳。” 祝廉先 《文选六臣注订譌》:“ 于越 为百越之一种,在今 浙江 。如 江西 为 扬越 , 福建 为 闽越 , 广东 为 南越 , 安南 为 骆越 之类。”
(2).指其所居之地。 唐 独孤及 《题思禅寺上方》诗:“眇眇 于越 路,茫茫香草青。”一说即 吴 越 。《淮南子·原道训》:“ 匈奴 出秽裘, 于 越 生葛絺。” 高诱 注:“ 于 , 吴 也。”
(3).官名。 契丹 最尊之职, 辽太祖 即位前即因战功显赫拜于越,后以于越受禅称帝。 辽 设大于越府,大于越无所职掌,其位则居南、北大王上,非有大功者不授。参阅《辽史·太祖纪上》、《百官志一》与《国语解》。
春秋 时 越国 ,地在今 浙江省 一带。亦以指 浙江 。《春秋·定公五年》:“ 於越 入 吴 。” 杜预 注:“於,发声也。”《逸周书·王会》:“ 於越 纳, 姑妹 珍。” 唐 李嘉祐 《至七里滩作》诗:“迁客投 於越 ,临江泪满衣。” 元 张昱 《西山亭留题》诗:“ 於越 地形缘海尽, 句吴 山色过江来。”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于越”意思相近的成语,如“超凡脱俗”、“超群绝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画画技术于越,得到了老师的表扬。2. 初中生:他的篮球水平于越,成为了校队的主力球员。3. 高中生:我的英语成绩于越,跃升到了班级前三名。4. 大学生:他的研究成果于越,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 故事起源
- 成语“于越”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当时,项羽与刘邦争霸天下,刘邦的军队在战斗中屡次战胜项羽的军队。有一次,项羽的部下质疑他的军队战胜不了刘邦的军队,项羽不服气,于是派人去打探刘邦的军队数量。回报称刘邦的军队有80万人,项羽的军队只有40万人。项羽听后大笑,说:“刘邦80万,我项羽40万,于越而已。”意思是说刘邦虽然有80万人,但只是超过了我项羽的40万人而已,不足为虑。从此,人们用“于越”来形容超过、超越的意思。
- 记忆技巧
- 将“于越”与“超越”进行联想,两个词的发音相似,意思也相近,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于”和“越”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表示超过某个范围或限制,超越某个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