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饭僧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给别人提供帮助或支持,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回报的人,也可以用来警示自己不要成为饭僧。
- 例句
- 1. 他总是给别人提供帮助,但却成了饭僧,没有得到任何回报。2. 不要成为饭僧,要学会给予和回报。
- 基本含义
- 指供养僧人吃饭,比喻供养他人。
- 基本解释
向和尚施饭。迷信者修善祈福的行为。《旧唐书·李蔚传》:“ 懿宗 奉佛太过,常於禁中饭僧,亲为赞唄。”《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 知祥 尝饭僧於府, 昭远 执巾履从 智諲 以入。” 清 王应奎 《柳南续笔·饭僧求嗣》:“大师谓多饭僧可以有济,某君立愿以二万为率。”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佛教文化和寺庙习俗,可以更好地理解饭僧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起源。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帮助小明写作业,但他从来没有回报我,我觉得自己成了饭僧。2. 初中生:我一直帮助同学们解答问题,他们却从不帮助我,我感觉自己成了饭僧。3. 高中生:我供养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但他没有好好学习,我觉得自己成了饭僧。
- 故事起源
- 饭僧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吴伯宗的《吴氏家训》中。相传有一位名叫吴孟达的人,他在家中供养了一位僧人。这位僧人每天都来吃饭,但却没有为吴孟达做过任何事情。吴孟达感到很气愤,于是他写下了“饭僧”这个成语来批评那些只会索取而不懂得回报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饭僧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僧人坐在桌前,你给他端上一碗饭菜,但他只是吃饭而不做任何事情,这样你就成了饭僧。
- 词语结构
- 饭僧属于动宾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饭僧成语源于佛教寺庙中供养僧人吃饭的习俗。这个成语比喻供养他人,尤其是供养那些不劳而获的人。饭僧的意思是给别人提供食物和生活费用,但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