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杳蔼一词常用于描述远处的山水、云雾或者模糊不清的事物。它可以用来形容远山的轮廓朦胧,云雾缭绕;也可以用来形容经历时间久远,记忆模糊不清的事情。
- 例句
- 1. 山峦连绵,云雾杳蔼,宛如仙境一般。2. 那段往事已经过去很久了,记忆中只有一些杳蔼的影像。
- 基本含义
- 形容景色或事物遥远、模糊,不易辨认。
- 基本解释
亦作“ 杳靄 ”。1.茂盛貌。 汉 陈琳 《柳赋》:“蔚曇曇其杳蔼,象翠盖之葳蕤。” 唐 王昌龄 《山中别庞十》诗:“琼树方杳靄,凤兮保其贞。” 明 杜岕 《燕子矶眺雪》诗:“扳萝松杳靄,步壑石竛竮。”
(2).幽深渺茫貌。 宋 欧阳修 《有美堂记》:“而 闽 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於江涛浩渺、湮云杳靄之间。” 清 陈维崧 《齐天乐·枫桥夜泊》词:“不管人愁,棹歌杳靄掠波去。” 清 刘大櫆 《贲趾堂记》:“雨暘寒暑之变化,草木云烟之杳靄,隐见出没,时时献纳于窗欞几席之间。”
(3).云雾飘缈貌。 唐 韩翃 《题荐福寺衡岳暕师房》诗:“晚送门人出,鐘声杳靄间。” 宋 苏轼 《初入庐山》诗之二:“自昔怀清赏,神游杳蔼间。” 清 曹寅 《署楼寓目成咏》:“ 顿丘 柳色乱烟鬟, 胥浦 渔帆杳靄间。”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杳蔼相关的成语,如“杳无音信”、“杳无踪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站在山上,远处的山峦杳蔼,好像在云中漫步。2. 初中生:她的过去经历很多,对我来说却是杳蔼不清的。3. 高中生:这幅画的背景是一片杳蔼的海洋,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4. 大学生:他的目光在人群中迷茫而杳蔼,仿佛在寻找着什么。
- 故事起源
- 杳蔼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的《隐公元年》一章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蔡桓公的人,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出征,看到远处的山川景色模糊不清,他就用了“杳蔼”来形容这种景象。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杳蔼的发音与“遥爱”进行联想,遥远的爱情就像杳蔼一样模糊不清。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详细解释
- 杳蔼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组成。杳,意为遥远、模糊;蔼,意为美好、可爱。杳蔼一词形容的是景色或事物遥远、模糊,很难辨认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