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孝道 xiàodào
[standards of filial piety;Confucian doctrine of filial piety] 旧指奉养父母所应做到的
◎ 孝道 xiàodào
[filial piety] [口]∶孝顺
这家人的几个孩子都很孝道
- 详细解释
(1).谓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吕氏春秋·孝行》:“今有人於此,行於亲重,而不简慢於轻疏,则是篤谨孝道,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曾参 , 南武城 人,字 子兴 。少 孔子 四十六岁。 孔子 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 唐 韩愈 《欧阳生哀辞》:“ 詹 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於朋友义以诚。” 明 高明 《琵琶记·散发归林》:“愚壻今日拜辞岳父,领二妻同归故里,共行孝道,待服满之后,再来侍奉尊颜。”
(2).孝行,尽心奉养父母。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二则因我这个女孩儿孝道,半年中抄化到一千贯。”
(3).指孝顺的人。 明 高明 《琵琶记·书馆悲逢》:“那不奔丧和那自刎的,那一个是孝道?”
- 基本含义
-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指的是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道德准则。
- 使用场景
- 孝道的核心是尊敬、关爱和孝顺父母长辈,因此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都可以体现孝道。比如,尊敬父母、照顾年迈的父母,帮助兄弟姐妹等等。
- 故事起源
- 孝道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最早见于《论语·子罕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典故,如《孟母三迁》、《白蛇传》等,都展现了孝道的重要性。
- 词语结构
- 孝道作为一个词语,并没有固定的成语结构。但是,它常常与其他成语搭配使用,如“孝敬父母”、“孝子孝女”等。
- 例句
- 1.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的。2. 他一直都很孝顺,对父母非常尊敬,真是个好孩子。
- 记忆技巧
- 要记住孝道这个词语,可以使用以下记忆技巧:将“孝”字分解为“子”和“老”,表示子女对年长者的尊敬和孝顺。将“道”字与“道德”联系起来,表示孝道是一种道德准则。
-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价值观念,如“仁义礼智信”,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孝道的意义和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能为父母争光,这是对他们的孝道。2. 初中生:我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这是我对他们的孝道。3. 高中生:我要努力考上好大学,让父母为我骄傲,这也是对他们的孝道。4. 大学生:我会在寒暑假回家陪伴父母,这是我对他们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