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的外表与内在的矛盾,或者指事物的表面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异。也可用于讽刺和批评。
- 例句
- 1. 他看起来很和善,但实际上内心很阴险,真是个地壳。2. 这家公司外表光鲜,实际上财务状况很糟糕,是个地壳公司。3. 不要只看表面,要看事物的本质,不要被地壳所迷惑。
- 反义词
地核
- 基本含义
- 指地球表面的外壳,也比喻人的外表或表面现象。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表里如一”、“内外有别”等,来加深对表面与内在关系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2. 初中生:她看起来很漂亮,但内心却很阴暗,真是个地壳。3. 高中生:这个政府宣称要改善民生,但实际上只是在做表面文章,是个地壳政府。4. 大学生:不要只看到别人的外表,要了解他们的内在,不要被地壳所蒙蔽。
- 故事起源
- 成语“地壳”源自于《论语·阳货》:“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不追求虚名和表面的荣誉,而是注重内在的品德和实际的贡献。后来,人们将这句话中的“没世而名不称焉”比喻为地壳,表示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声望之间的差距。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地壳”与地球的结构联系起来,想象地球的外部覆盖着一个外壳,而成语“地壳”则比喻事物的外表。
- 词语结构
- 地壳是一个名词短语,由“地”和“壳”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地球表层部分,平均厚度约为三十至七十公里。 徐迟 《地质之光》:“似乎可以假定,由于南北向的挤压,这部分的地壳先是被剪切,然后又被张裂了。” 杨朔 《永定河纪行》:“恰恰在‘冰川擦痕’的周围,数不尽的工人、农民正用全力在开山劈路,修筑运河。这不止是擦一擦,而是在改造地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