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守持正道,坚定不移。《易·乾》:“文言曰:‘贞者,事之干也……贞固足以干事。’” 孔颖达 疏:“言君子能坚固贞正,令物得成,使事皆干济,此法天之贞也。” 高亨 注:“贞固,正而坚,即坚持正道。干是动词,主持,主办。”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明 吴海 《孙戣字序》:“若君子得之,以修己,则贞固而廉洁;以刑家,则整齐而如一。” 章炳麟 《<南洋华侨志>序》:“学术兴,则知慕爱国,性有贞固之操,不以虚言相塞。”
(2).主干;栋梁。 汉 蔡邕 《荐皇甫规》:“犹此言之,忠臣贤士国家之元龟,社稷之贞固也。” 唐 高适 《三君咏·狄梁公》:“ 梁公 乃贞固,勋烈垂竹帛。”
- 基本含义
- 坚定不移,坚定不变。
- 详细解释
- 贞固是由“贞”和“固”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表示坚定不移、坚定不变的意思。贞指妇女守节,不变贞节;固指坚定、稳固。贞固一词常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或信念坚定不移,不受外界诱惑或干扰。
- 使用场景
- 贞固一词常用于赞美、嘉奖或鼓励他人坚定不移、坚定不变的品质。也可用于表达对某种价值观、信仰或原则的坚守。
- 故事起源
- 贞固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孟尝君的国君,他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坚定不移地保卫自己的国家,表现出了贞固的精神。后来,人们就用“贞固”来形容这种坚定不移的精神。
- 词语结构
- 贞固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
- 例句
- 1. 她对自己的梦想贞固不移,从不轻易放弃。2. 这位领导有着贞固的原则,从不做出违背良心的决定。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贞固”与坚定不移、坚定不变的意思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贞固相关的成语,如“贞疾不病”、“贞不绝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她在面对考试时表现出了贞固的品质,从不偷懒。初中生:他的决定贞固不移,不受他人的影响。高中生:在面对挑战时,他展现出了贞固的勇气和毅力。大学生:他的信仰贞固不变,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