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谴责那些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创新领域中缺乏独立思考和原创能力,只会模仿他人的成果。
- 例句
- 1. 他不懂创新,只会盗火。2. 这个公司以盗火为生,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 基本含义
- 指盗窃他人的创意、成果或技术。
- 基本解释
亦作“盗火”。1.盗贼所放的火。 唐 颜真卿 《吴兴沉氏述祖德记》:“徵士尝製述祖德碑,立於 金鹅山 之先塋,年月淹远,风雨蠹蚀,朽字残文,翳而莫分, 乾元 中为盗火所焚。”
(2).窃取火种。 希腊 神话传说 普罗米修斯 从天上盗取火种带到人间,因此触怒主神 宙斯 ,被锁在 高加索 山崖,但他宁受折磨,坚毅不屈。《人民文学》1981年第2期:“盗火给人的勇者 普罗米修斯 被神惩罚得那样残酷,但勇士没有屈服。”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创意和成果,以及如何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经常盗火,抄袭同学的作业。2. 初中生:这个学生没有自己的创意,只会盗火,抄袭别人的作品。3. 高中生:在学术界,盗火是一种严重的违规行为,会受到严厉的处罚。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不应该盗火,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果。
- 故事起源
- 盗火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神农的农夫,他发明了火,并将其带给了人类。但是,有一个名叫魏公子的人,却不满足于只有自己拥有火,于是偷偷地盗取了神农的火种。当神农发现后,他非常愤怒,认为魏公子是在盗窃他的创造。于是,人们就用盗火来形容类似的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记忆技巧记住这个成语:1. 将“盗火”这个成语与盗窃行为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偷偷地偷取别人的火种。2. 将“盗火”与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创新领域中只会模仿他人的成果。
- 词语结构
- 盗火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动词是“盗”,表示盗窃的行为,宾语是“火”,表示被盗窃的创意、成果或技术。
- 详细解释
- 盗火的意思是指某人利用别人的创意、成果或技术,未经允许或未经授权,擅自使用或复制他人的成果。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