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正道。《逸周书·太子晋》:“国诚寧矣,远人来观;修义经矣,好乐无荒。”
- 基本含义
- 义经意指正直、忠诚的人,也用来形容有高尚品德和行为的人。
- 详细解释
- 义经一词源于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杨志”。杨志是一个忠诚正直的人,他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毅然投身到梁山泊的义军中,与其他英雄一起抗击腐败的官员。他的义气和忠诚精神成为后人所称道的典范,因此“义经”一词成为了代表忠诚正直的成语。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赞美和形容具有高尚品德、忠诚正直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有勇气和决心去做正义的事情。
- 故事起源
- 成语“义经”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小说中的杨志是一个勇猛善战、忠诚正直的人物,他的故事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并逐渐演变成了成语“义经”。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义”表示正直、忠诚,第二个字“经”表示经历、历练。
- 例句
- 1. 他是个真正的义经,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质。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像义经一样忠诚正直,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义经”与忠诚正直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成一个勇敢而正直的人物,这样有助于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水浒传》中的其他人物和故事,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很有义气的人,经常帮助别人。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个像义经一样正直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在今天这个复杂的社会中,能够保持义经的品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