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俚耳的词语解释
俚耳的意思
拼音:lǐ ěr    注音:ㄌㄧˇ ㄦˇ
使用场景
俚耳一词常用于形容那些喜欢使用俚语、方言的人,或者对于这些非正式语言表达方式非常敏感的人。可以用来描述某人的语言习惯或者对于语言的偏好。
例句
1. 他是个俚耳之人,总是喜欢用一些奇怪的俚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2. 这个电视节目特意选用了一些俚语,以吸引俚耳观众的关注。
基本含义
对于俚语、方言等非正式语言敏感,喜欢听、记忆、使用这些非正式语言的人。
基本解释

俗人之耳。指没有欣赏音乐能力的人。 宋 欧阳修 《谢石秀才启》:“然而奏磬俚耳,难矣赏音;抱石 荆山 ,终为至寳。” 宋 王安石 《次韵董伯懿松声》:“俚耳纷纷多《郑》《卫》,直须闻此始心清。”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俚语,了解其使用场景和意义,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有一个朋友很俚耳,他总是会说一些很有趣的俚语。初中生:我不太喜欢和那些俚耳的同学交流,他们的语言太难懂了。高中生:虽然他是个俚耳之人,但他的表达能力却非常出色,总能用俚语给人带来欢乐。大学生: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都很俚耳,他们更喜欢用俚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故事起源
《晋书·徐孝嗣传》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晋代的徐孝嗣因为喜欢听俚语,而被人称为“俚耳”。这个成语由此而来,形容对于俚语敏感的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俚”字联想为非正式、口语化的意思,而“耳”字则联想为听的能力,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词语结构
俚耳是由形容词“俚”和名词“耳”组成的。
详细解释
俚耳是形容对于俚语、方言等非正式语言敏感,喜欢听、记忆、使用这些非正式语言的人。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贬义的意味,暗示此类人士对于正式语言的运用能力较差,过于追求非正式语言的表达方式。
(0)
诗文中出现“俚耳”的诗词

彭城道中

百步洪声潦退初,白沙新岸凑舟车。

一时屠钓英雄尽,千载河山战伐馀。

楚汉旧歌流俚耳,韩彭遗壁冠荒墟。

可怜马上纵横略,只在邳桥一卷书。

(0)

寄题郢州白雪楼

折杨黄华笑者多,阳春白雪和者少。

知音四海无几人,况乃区区郢中小。

千载相传始欲慕,一时独唱谁能晓。

古心以此分冥冥,俚耳至今徒扰扰。

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郢人烂漫醉浮云,郢女参差蹑飞鸟。

丘墟馀响难再得,栏槛兹名复谁表。

我来欲歌声更吞,石城寒江暮云绕。

(0)

和方思道毛坞之什·其三

愔愔灶觚桐,采自樵人坞。

徽轸不得荐,槫栌亦何补。

况复近庖厨,宫商委泥土。

哲匠秉清规,知音慕中古。

正声归雅琴,俚耳蔺簧鼓。

中郎不可见,虎贲犹堪取。

何时期幽寻,渌水游春渚。

(0)

游岐原有感

秋光淡薄磨青铜,舞风霜叶鱼腮红。

鸡窗岑寂兴不浅,结客支筇扣梵宫。

联翻步蹑孤烟际,陇上凄凉一笛风。

穿云裂石声满谷,惊飞雁阵横晴空。

高僧拥衲卧云久,诸方勘破心玲珑。

我来奓户据禅榻,堂堂标格对总公。

旋烹冰液破我闷,浇肠七碗追卢仝。

水沈烟断香透顶,津津喜气生眉峰。

傅岩真隐已先去,谁与壮浪吟争雄。

朱弦纵事奏流水,俚耳知音亦罕逢。

不禁风物撩诗眼,强作险语惭非工。

安得汤休占此景,碧云之句当奇锋。

会沽村酒行莲社,忘归一任夕阳舂。

(0)

东轩琴示儿子沂

古人无复见,但有东轩琴。

一鼓高山操,因窥古人心。

正声久沈埋,俚耳喧哇淫。

正可自怡悦,不须求赏音。

(0)

次令衿游玉壶高咏十绝·其十对换

绝景频因警句誇,莫传俚耳便纷挐。

须知味道耽岩穴,志意难将富贵加。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