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即鼻笛。 徐珂 《清稗类钞·音乐·鼻箫》:“ 臺湾 番人截竹为管,窍四孔,长可尺二寸,通小孔於竹节之首,按於鼻,横吹之,高下清浊,悉中节度,盖亦可謚为洞簫也。”《中篇小说选刊》1985年第1期:“他听见了呜呜鼻箫……主旋律,多么恬美如歌,充满华彩。”参见“ 鼻笛 ”。
- 基本含义
- 比喻言辞轻佻,不正经。
- 详细解释
- 鼻箫是一种古代乐器,形状长而细,音调高亢。成语“鼻箫”比喻言辞轻佻,不正经,形容人说话不认真、不严肃。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端正,不庄重的情况,可以用于讽刺和批评他人的轻佻行为。
- 故事起源
- 成语“鼻箫”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鼻箫的音乐家,他以演奏鼻箫而闻名。鼻箫音调高亢,音色刺耳,因此被人嘲笑为不正经的乐器。后来,人们用“鼻箫”来比喻言辞轻佻,不正经的人。
- 词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
- 例句
- 1. 他的言辞像鼻箫一样,轻佻而不严肃。2. 别总是开玩笑,不要像个鼻箫一样。
- 记忆技巧
- 将鼻箫的形象与轻佻、不正经的言辞联系在一起,形成联想,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言辞、举止相关的成语,如“轻佻”、“不正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笑话总是像鼻箫一样轻佻。2. 初中生:她的举止像鼻箫一样不正经,老师批评了她。3. 高中生:他的言辞轻佻,经常被同学称为鼻箫。4. 大学生:在正式场合,不要说出鼻箫一样的话,要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