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散施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慷慨大方地帮助他人或施舍财物。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慈善事业中的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生活中对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 例句
- 1. 他经常散施财物,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2. 在慈善事业中,他总是散施爱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 基本含义
- 广泛施舍,慷慨解囊。
- 基本解释
犹布施。《战国策·韩策一》:“ 公仲 好内, 率 曰好士; 仲 嗇於财, 率 曰散施; 公仲 无行, 率 曰好义。”《后汉书·仲长统传》:“天灾流行,开仓库以稟贷,不亦仁乎?衣食有餘,损靡丽以散施,不亦义乎?” 宋 司马光 《郓州处士王君墓志铭》:“父好散施,君竭力以助之。”《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十五日,同 陈敬济 早往岳庙里进香纸,把经来看着都散施尽了。”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慷慨施舍相关的成语,例如“施比受更有福”、“施恩被人忘,受恩被人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散施了自己的零花钱给同学们买了糖果。2. 初中生:他散施了一部分奖学金给家庭困难的同学们。3. 高中生:他散施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帮助社区里的老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 故事起源
- 散施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据传,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儒家学者,他非常慷慨,经常向贫苦的人施舍财物。有一次,董仲舒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流浪汉,他看到这个人衣衫褴褛,饥饿交迫,于是慷慨地将自己身上的衣物和食物都给了他。后来,人们就用散施来形容一个人慷慨地施舍财物的行为。
- 记忆技巧
- 为了记忆散施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散”字的发音与“三”字相似,可以想象一个人将财物分发给三个人,表达了广泛施舍的意思。而“施”字的发音与“是”字相似,可以想象一个人慷慨地说:“是,我愿意帮助你。”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发音。
- 词语结构
- 散施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散”和动词“施”组成。其中,“散”表示广泛地分发,而“施”表示施舍。
- 详细解释
- 散施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指的是广泛地施舍和慷慨地解囊。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慷慨地向他人施舍财物或帮助他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