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指有所顾虑而回避。 明 高攀龙 《破格用人疏》:“臣不识 承宗 ,见其言论,忠义恳切,絶无瞻避。询之贤士大夫,皆谓豪杰之士,有为之才。”
- 基本含义
- 瞻仰时避开,表示对高尚、伟大的事物或人的敬仰。
- 详细解释
- 瞻避是由“瞻”和“避”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瞻指向前看,避指躲避。瞻避的意思是在瞻仰时避开,表示对高尚、伟大的事物或人的敬仰之情。它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伟人或伟大事物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 使用场景
- 瞻避常用于形容对伟人或伟大事物的崇敬之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描述对先贤、名人、伟人的敬仰,也可以用于形容对伟大事物的敬畏之情。例如,当看到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时,人们会感到非常激动,也会表现出对其的瞻避之情。
- 故事起源
- 瞻避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人间世》一章中。其中有一段话写道:“忧心忡忡,若有所失。瞻彼淇水,溯洄之情耳。”这段话表达了庄子对淇水的景色的赞美和对它的敬畏之情。后来,人们将“瞻彼淇水”中的“瞻避”引申为对伟人或伟大事物的敬仰之情。
- 词语结构
- 瞻避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瞻”和动词“避”组成。其中,“瞻”表示向前看、观看,意味着对伟人或伟大事物的敬仰;“避”表示躲避、避开,表示在瞻仰时的态度。
- 例句
- 1. 我们都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深感瞻避。2. 学生们在参观博物馆时,对历史文物表现出了瞻避之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瞻避”与对伟人或伟大事物的敬仰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自己在瞻仰伟人时,由于对其的敬畏之情而不敢直视,从而避开目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敬而远之”、“敬畏如神”等,来扩展对敬仰和敬畏之情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对老师深感瞻避,因为她总是那么善良和耐心。2. 小学生:我对爷爷奶奶深感瞻避,因为他们经历了那么多,给我很多启发。3. 初中生:我对马云老师深感瞻避,他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我很敬佩他的聪明才智。4. 高中生:我对父母深感瞻避,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我要好好珍惜。5. 大学生:我对乔布斯深感瞻避,他是一个创新的天才,他的思维方式对我有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