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旧时指头发上拢,绾在头顶上或两旁的一种发式。形如握拳,表示未婚女子的身份。《老残游记》第二回:“停了数分鐘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陕北民歌选·迎春揽工》:“三月里哟三月三, 李大女娃 草窑钻;身铺麦秸头枕砖,抓髻压倒偏又偏。”
- 英文翻译
1.one of the two twisted knots of hair on each side of the head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抓住头发的髻部,形容紧张或焦急的样子。
- 详细解释
- 成语“抓髻”是由动词“抓”和名词“髻”组成,其中,“抓”表示抓住、紧紧握住的意思;“髻”指头发盘成的发髻。抓髻形容人紧张、焦急的样子,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抓狂”。
- 使用场景
- 抓髻常用于形容人在紧张、焦急的情况下的表情和动作,可以用来描述各种紧急情况下的人的样子,例如考试前的学生、比赛前的运动员等。
- 故事起源
- 抓髻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陆机传》中,原文是“髻抓头秃,周旋如有失”。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常用的形容词组。
- 词语结构
- 动词 + 名词
- 例句
- 1. 考试前,小明紧张得抓髻。2. 比赛开始前,运动员们都抓髻等待裁判的一声令下。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抓髻的动作与紧张、焦急的情绪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紧张时抓住自己的头发髻部,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紧张、焦急相关的成语,如焦头烂额、手忙脚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考试前,小明抓髻紧张地准备着。2. 初中生:比赛开始前,运动员们都抓髻等待裁判的发令枪声。3. 高中生:面对高考,学生们都抓髻焦急地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