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古兵器名。因有彩饰,故称。 唐 王维 《燕支行》:“画戟彫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 宋 张孝祥 《蝶恋花·送刘恭父》词:“画戟斿闲刀入鞘。安石榴花,影落红栏小。”《花月痕》第五四回:“一枝画戟,东驰西突,所向披靡。”
(2).旧时常作为仪饰之用。 唐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宋 苏轼 《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之二:“森森画戟拥朱轮,坐咏 梁公 觉有神。” 清 陈沂震 《试院即事》诗:“画戟森严昼漏迟,凝香燕寝日斜时。”
- 基本含义
- 指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战争之意,形容文人墨客以文代武,以笔为戟。
- 详细解释
- 画戟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由“画”和“戟”组成。其中,“画”是指绘画的意思,“戟”是指战争中使用的长兵器。引申为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战争之意,形容文人墨客以文代武,以笔为戟。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文人墨客运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不是使用武力或暴力手段。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谢灵运。谢灵运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人,他在南朝宋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有一次,他在写作时,用绘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将战争比喻为一场残酷的战斗。他用笔画出了一幅战争场景,画中有战士们奋勇杀敌的情景,但没有实际的战争武器。这幅画引起了很多人的赞赏和共鸣,成为了后来的成语“画戟”。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没有固定的词序。可以说成“戟画”或“画戟”。
- 例句
- 1. 他的文章像画戟一样,用笔代替了战争。2. 这幅画戟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思。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画”和“戟”两个字形象化,联想成文人用画笔代替战争武器的形象,以便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文房四宝”、“才子佳人”等,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用画戟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战争的意义。2. 初中生: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中常常运用画戟的手法,引发了很多读者的共鸣。
- 3. 高中生
- 我们在历史课上学到了许多关于战争的知识,而画戟这个成语正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人墨客对战争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