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成语“上官”可以用来形容政府官员、公司高层、领导人等具有权力和影响力的人。可以用于议论权力的滥用、官僚主义、高层腐败等情况。
- 例句
- 1. 这个公司的上官们只顾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顾员工的生活。2. 那位上官傲慢无礼,不把别人的意见放在眼里。
- 基本含义
- 指权力高高在上的官员或有权有势的人。
- 基本解释
◎ 上官 shàngguān
(1) [surname]∶复姓
(2) [leader]∶高官;大官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官制,了解不同官职的名称和职责,以及官员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上官爷爷在皇宫里做官,他有很多仆人。2. 初中生:那位上官不公正地对待了学生,让大家都很生气。3. 高中生:这个国家的上官们应该为人民谋福利,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权力而腐败。
- 故事起源
- 成语“上官”最早出现在《史记·韩非子列传》中,用来形容当时的赵国宰相上官桀。上官桀因权力滥用、贪污腐败而被人诟病,成为后来“上官”一词的代表。
- 英文翻译
1.a surname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上官”。可以想象一个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官员,操纵着权力,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 词语结构
- 上官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上”表示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意思,“官”表示官员、权力的意思。
- 详细解释
(1).高官;大官。《管子·小问》:“客或欲见於 齐桓公 ,请仕上官,授禄千钟。”《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凡田五亩曰双。上官授田四十双,上户三十双,以是而差。” 宋 苏舜钦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某观前古之士,歘然奋起於贱庸之地,建名树勋,风采表於当世者,未始不由上官鉅公推引而能至也。”
(2).上司;长官。《后汉书·任延传》:“﹝ 任延 ﹞拜 武威 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性復多蝨,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明 李贽 《与河南吴中丞书》:“自为下僚以来,未尝一日获罪於上官。”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八:“他只是一介武弁,只晓得服从上官命令,上官要叫他守城,他便守城罢了。”
(3).指郡府。《后汉书·陈忠传》:“自今彊盗为上官若它郡县所糺觉,一发,部吏皆正法,尉贬秩一等。” 李贤 注:“上官谓郡府也。”
(4).复姓。 汉 有 上官桀 。见《史记·大宛列传》。
受命上任。 唐 李白 《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诗:“朱紱白银章,上官佐 鄱阳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正五九月不上任》:“偶读 竇 所引用,于是始知不用正、五、九上官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