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自以为了不起、目空一切、不把他人放在眼里的人。
- 例句
- 1. 他说话总是铫芅,不顾及别人的感受。2. 这个人太铫芅了,不值得我们去理会。
- 基本含义
- 指人行为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 基本解释
见“ 銚弋 ”。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来扩展对铫芅的理解,例如“目空一切”、“自以为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成绩虽然好,但他经常铫芅,不愿意帮助别人。2. 初中生:班里有一个同学很铫芅,总是觉得自己最聪明,不肯听别人的意见。3. 高中生:这个学生在学校里非常铫芅,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不关心别人的需求。4. 大学生:有些大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好,就变得铫芅起来,不愿意和普通学生交流。
- 故事起源
- 铫芅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据传,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个人名叫主父,他在齐国任职时非常傲慢自大,目中无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主父的傲慢行为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反感,因此人们就用“铫芅”来形容这种傲慢自大的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拆分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拆分成“铫”和“芅”,“铫”可以联想到敲打的声音,而“芅”可以联想到傲慢自大的样子。结合起来,就可以形象地记忆成语的含义了。
- 词语结构
- 铫芅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铫芅原指古代打铁的工具,用来敲打铁块。后来用来比喻人的傲慢自大,目中无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