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拜忏 bàichàn
[religious ceremonies of worship and confession] 旧时请僧道念经礼拜,为人忏悔罪过,消灾免祸
他们家为这小长毛鬼拜忏念佛烧纸锭,记不清有多少次了。——茅盾《春蚕》
- 英文翻译
1.(of Buddhist monks or Taoist priests) say mass for people (僧道念经礼拜, 代人忏悔消灾)
- 详细解释
僧尼为信徒拜佛诵经以忏悔罪业,或超度亡灵。 南朝 梁武帝 在 郗皇后 死后,集录佛经语句为《梁皇忏》十卷,命僧众拜诵祈祷。相传这是拜忏之始。 明 吴炳 《画中人·旅衬》:“不须另请男众,小尼原会拜懺的。”《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喫完了斋,洗了脸和手,吹打拜懺。”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乡下迷信的事太多了,吃素念经是迷信,拜忏打醮是迷信,坟地风水也是迷信。”
- 基本含义
- 拜忏是指为了忏悔过错而做出自我谴责和自我惩罚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拜忏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的过错感到极度内疚和懊悔,主动采取行动来弥补错误或者表达忏悔的心情。可以用在描述个人的行为,也可以用在描述一个团体或者组织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拜忏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文是“拜忏而夜行”。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15年,那时候中国的齐国国君孟尝君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在朝廷上不慎说出了不该说的话,得罪了很多重臣。为了表示自己的忏悔和悔过,孟尝君决定在夜晚进行拜忏,他跪拜在地上,表达了自己内疚和懊悔的心情。
- 词语结构
- 拜忏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拜是动词,忏是宾语。
- 例句
- 1. 他因为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决定进行拜忏来表达自己的忏悔之情。2. 这个团队在犯错后,主动采取拜忏的方式来向客户道歉。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拜忏的形象与一个人跪拜在地上的场景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另外,可以将拜忏与忏悔和懊悔的意思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用法。
- 延伸学习
- 拜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与忏悔、悔过、自责等概念有关。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忏悔和懊悔的概念和实践,以及其他与拜忏相关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因为考试作弊,感到非常内疚,决定进行拜忏来向老师道歉。2. 初中生:我因为对朋友说了伤人的话,感到非常懊悔,决定进行拜忏来表达我的忏悔之情。3. 高中生:我因为错过了一个重要的机会,感到非常自责,决定进行拜忏来改正我的错误。4. 大学生:我们因为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决定进行拜忏来向老师和同学们道歉,表达我们的忏悔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