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饥枯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人饥饿到了极点,也可以用来形容土地干旱干燥到了极点。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诗歌等艺术作品中,也可以用于口语表达中。
- 例句
- 1. 那个孩子饿得饥枯,连眼睛都没有光彩了。2. 干旱的土地上长不出一棵绿叶,整个地区都变得饥枯了。
- 基本含义
- 形容非常饥饿、极度干瘪。
- 基本解释
因飢饿而憔悴。 唐 王昌龄 《箜篌引》:“颜色飢枯掩面羞,眼眶泪滴深两眸。”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饥枯相关的成语,如“饥不择食”、“饥肠辘辘”等,来扩展对饥饿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饿得饥枯,连饭都吃不下了。2. 初中生:这个地区的土地干燥到了饥枯的地步。3. 高中生:他饥枯的身影在夜晚的街头若隐若现。
- 故事起源
- 饥枯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原文是“饥枯肠断”。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昭公因为战争和灾荒,民众饥饿到了极点,肚子都饿得像要断裂一样。这个故事描述了人们在饥荒中的苦难和痛苦,因此形成了“饥枯”这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非常饥饿的人,瘦得皮包骨头,就像是枯瘦的树干一样,这样就可以记住饥枯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饥枯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饥枯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饥意为饥饿,枯意为干瘪。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人非常饥饿,身体非常干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