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年老体衰,身体衰弱的情况。
- 例句
- 1. 老人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一点也不像个三霜的人。2. 他虽然年纪不小,但仍然保持着三霜前的活力和朝气。
- 基本含义
- 指冬季的第三次霜冻,比喻年老体衰。
- 基本解释
晚秋之霜。喻白色。 唐 牟融 《送陈衡》诗:“千里一官嗟独往,十年双髩付三霜。”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年老体衰相关的成语,比如“花甲之年”、“白发苍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爷爷虽然已经是个三霜的人了,但他还是很能陪我玩。2. 小学生:奶奶已经是个三霜的人了,但她还是每天早起给我做早餐。3. 初中生:虽然爸爸已经年过半百,但他还是很有活力,一点也不像个三霜的人。4. 高中生:尽管外公已经是个三霜的人了,但他仍然坚持每天早起锻炼身体。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楚辞·离骚》一书中的《九子》篇。其中有一句诗:“我生之初三十百岁,三百岁后,乃霜露之灾。”这里的“三百岁后,乃霜露之灾”就是指人到了年老体衰的阶段。后来,这个成语就演变成了“三霜”。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三霜”和冬季的霜冻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老人在寒冷的冬天里,经历了三次霜冻,身体变得衰弱。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三”和“霜”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三霜是指冬季的第三次霜冻,一般出现在农历十月左右。由于霜冻对植物的伤害较大,所以三霜往往是农民们最担心的一次霜冻。这个成语引申为比喻人年老体衰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