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周礼·夏官·司爟》“司爟掌行火之政令” 郑玄 注引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后因以“柘火”代指季夏的火星。 南朝 梁 元帝 《树名诗》:“杏梁始东照,柘火未西驰。”参见“ 柘燧火 ”。
- 基本含义
- 指心情烦躁,焦虑不安。
- 详细解释
- 柘火一词出自《诗经·鄘风·柘枝》:“柘枝何罪?言不易知。柘枝何罪?言不易晞。”其中“柘枝”指的是柘树的枝条,象征着心情烦躁、焦虑不安。成语“柘火”即是由此而来,用以形容人的内心焦躁不安的状态。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们在心情烦躁、焦虑不安的情况下。
- 故事起源
- 柘火一词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诗经》。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植物来象征人的情感和心情,柘树的枝条因其形状扭曲,被认为是不幸的象征。因此,成语“柘火”就是通过柘树的形象来描述人们内心烦躁的状态。
- 词语结构
- Subject + 柘火
- 例句
- 1. 最近工作压力很大,我总是感觉心里柘火一样,睡不好觉。2. 考试前的几天,他整天焦虑不安,心里像是燃起了柘火。3. 她最近因为工作的事情心情很糟糕,整天心里柘火一样。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柘火”联想为柘树的枝条燃烧起来的样子,象征着内心的焦虑不安。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情绪相关的成语,如“心如刀割”、“忧心忡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考试前总是感觉心里柘火一样,不敢放松。2. 初中生:爸爸工作压力大,每天回家都心里柘火一样,我们要给他鼓励。3. 高中生:高考前几天,我整个人都心里柘火一样,担心自己发挥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