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呼霜的词语解释
呼霜的意思
拼音:hū shuāng    注音:ㄏㄨ ㄕㄨㄤ
基本解释

相传 战国 时 齐邹衍 事 燕惠王 ,被人谗害,含冤入狱。时当六月炎天, 衍 在狱中仰天大哭,天竟降下霜来。事见《初学记》卷二引《淮南子》及 汉 王充 《论衡·感应》。后遂以“呼霜”为蒙冤呼天的典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只图个悬河掉电,准备着呼霜抢地,蝉声吹赭衣。”

基本含义
形容冬天天气非常寒冷。
详细解释
呼霜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呼”和“霜”两个词组成。呼,意为呼唤、召唤;霜,指天气非常寒冷时,地面结霜。呼霜形容冬天天气非常寒冷,冰冷刺骨。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冬天寒冷、气温极低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冬天的严寒天气,也可以用来形容人感到非常冷的状态。
故事起源
《汉书·王莽传》中有一句话:“夏月七月寒露降,冬月十月呼霜至。”这句话形容了冬季的寒冷,后来成为了成语呼霜。
词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词组成,无固定的成语结构。
例句
1. 冬天的北方地区常常呼霜,气温非常低。2. 外面风很大,一出门就能感受到呼霜的寒冷。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呼霜”。可以想象自己在冬天的寒冷天气中大声呼唤,同时感受到冰冷的霜气,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天气相关的成语,如“冰天雪地”、“寒冬腊月”等,扩大对天气描述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我感到呼霜的寒冷,赶紧把围巾裹紧了。2. 初中生:冬天北方的气温常常呼霜,出门一定要穿得暖和才行。3. 高中生:考试的时候教室里没有暖气,真是呼霜的寒冷啊!4. 大学生:寒假回家的时候,北方的气温真是呼霜,冷得我不想出门。
(0)
诗文中出现“呼霜”的诗词

题王冕梅花揭篷图

王郎写梅如写神,天机到手惊绝伦。

自言临池得家法,开缣散作江南春。

酒酣豪叫呼霜兔,宝泓倒饮隃糜薰。

龙跳虎卧意捷出,纵横错漠迷芳尘。

繁花不消千树雪,古苔蚀尽樛枝铁。

缟衣绰约佩珰明,夜夜贞心照寒月。

嗟予落魄西湖澒,梦魂几度入梨云。

东风吹香趁流水,断桥愁送波沄沄。

一杯不到孤山土,忽见王郎已千古。

还君此图歌莫哀,原草青青隔烟雨。

(0)

夜坐赠秀才

青原故人贫且穷,燕山野客疲且聋。

拥炉不觉残火白,开窗忽见月明东。

乃知清景不可得,得诗一笑衰颜红。

夜深吹烛且睡去,楼外落雁呼霜风。

(0)

赠画鱼李生

李生画鱼天下无,得心应手神为徒。

虚堂素壁扫尘土,远趣一笔移江湖。

青鱼洋洋翻荇带,鳜鱼猎猎穿蒲稗。

醉来屡欲呼霜刀,为我樽前斫新鲙。

(0)

夜行船.月下汎舟水绘园同冒巢民先生赋

兰桡轻点春流碧,蘸垂杨、丝丝无力。

百顷簟纹,一泓香黛,人在短篷吹笛。

更爱月华墙上白,影娥池、水禽飞拍。

醉吸玉鳞,狂呼霜兔,可认骑鲸仙客。

(0)

诏狱结后书情敬呈王龙池二府兼致谢意

蓬莱出海底,金银楼阙浮空烟。

蓬莱仙人与我语,授之赤明玉字瑶华篇。

长跪读玉字,五内发金莲。

欲持紫脑诀,常从上清仙。

上清一去无穷已,回飙吹落长河汜。

晚将辞赋上燕京,遂使明时笑巴里。

北阙风云不可期,归来小卧青山垂。

奇峰秀壑常相随,千岩度尽松风吹。

冯高把酒叫明月,桂魄蟾影皆参差。

醉寻刘伶颂,醒咏阮公诗。

泰山雷霆何足有,渌水洪波可戏之。

烈烈云间鹘,翛翛蓬下鴳。

何意见相猜,罹此血吻患。

羽毛洒平芜,骨肉不敢盼。

圜墙一去几时回,桃花坐见十三开。

青春忆月秦人洞,白日呼霜夏后台。

我欲乘风震天鼓,前摛脩蛇后猰㺄。

九江涛涌未是哀,太行输摧不言苦。

东海陆公真神明,决垣掊锁㔃长缨。

古泉杨马连章八,制可始放南山耕。

生来感此国士遇,何限千秋万古情。

入门一笑复何有,女会缝裳妻白首。

灶下尺薪贵于玉,盘中粒粟皆琼玖。

惟有床头剑锋在,夜夜精光射牛斗。

射牛斗,待张华,神物讵肯终泥沙。

不然飞入延平津,今者蛟龙昔镆铘。

镆铘蛟龙孰可判,明公义气通霄汉。

尔时我为入幕宾,赠之岂惟青玉案。

霞杯绮食饱我心,至今侧身倚增叹。

东风袅袅沙草春,卫河绿水波龙鳞。

欲将轻棹寻仙馆,其柰杨花满河濒。

杨花不可乱,河濒不可极。

待余摄衣起舞龙门前,坐客满堂惊太息。

(0)

自青诗·其十一

嗟嗟小子,越隔千里。冠裳其燬,手足其胝。

号旻莫应,呼霜莫起。人而得死,何所无死。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