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义词
省检
- 详细解释
(1).审察;仔细考察。《楚辞·九章·惜往日》:“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史记·吴王濞列传》:“陛下多病失志,不能省察。” 宋 苏辙 《论用台谏札子》:“惟陛下留神省察,无忽臣言,则社稷之福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魁制府》:“公至营宣諭毕, 勒公 即就逮,合营诉其寃抑,乞公代奏,公毫不省察,故人心涣散,不復为其所用。”
(2).检查;内省。 宋 苏轼 《黄州安国寺记》:“间一二日輒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古人所以既説一个知,又説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维省察也。” 鲁迅 《<三闲集>序言》:“其实呢,我自己省察,无论在小说中,在短评中,并无主张将青年来‘杀,杀,杀’的痕迹,也没有怀着这样的心思。”
- 基本含义
- 仔细观察、深入思考
- 使用场景
- 省察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劝告他人要仔细思考、观察周围环境和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提醒他人在做决定或判断时要三思而行,避免草率行事。同时,也可以用来自我反省、检查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否合理。
- 故事起源
- 《孟子·公孙丑上》中有一则故事,孟子对公孙丑说:“吾闻之,贱者自贱,贵者自贵。以贱者而察之,不可以察也;以贵者而察之,不可以察也。”意思是说,人们的观察角度受到自身地位的影响,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这个故事中的“察”就是指观察、思考。后来,人们将“察”与“省”结合,形成了成语“省察”。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动词“省”和宾语“察”组成。
- 例句
- 1. 我们在做决定之前,应该先省察一下利弊得失。2. 他是一个善于省察的人,总能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3. 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应该善于省察身边的人和事。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省察”与“深入思考、仔细观察”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高处,俯瞰四周,用心去观察和思考,就能够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省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阅读、观察、思考等方式来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学会省察,不轻易相信别人说的话。2. 初中生:我们应该在做决定之前,先仔细省察利弊。3. 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时刻省察自己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学习方法。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中充满了各种选择,我们需要省察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做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