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该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事物或与世隔绝的人。可以用于讽刺个人、群体或固守传统观念的社会现象。
- 例句
- 1. 他的陬隅句思想让他错过了很多机会。2. 这个人总是活在自己的陬隅句世界里,不愿意接触新鲜事物。3. 他的陬隅句眼光使他无法看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狭隘、思想狭窄。
- 基本解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郝隆 为 桓公 南蛮参军,三月三日会,作诗。不能者,罚酒三升。 隆 初以不能受罚,既饮,揽笔便作一句云:‘娵隅跃清池。’ 桓 问:‘娵隅是何物?’答曰:‘蛮名鱼为娵隅。’ 桓公 曰:‘作诗何以作蛮语?’ 隆 曰:‘千里投公,始得蛮府参军,那得不作蛮语也?’”娵,同“ 陬 ”。后以“陬隅句”借指蛮语。 宋 陆游 《久客书怀》诗:“欸乃声饶 楚 ,陬隅句带蛮。”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意思的成语,如“闭门造车”、“井底之蛙”等,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陬隅句思想让他无法接受新的游戏规则。2. 中学生:有些同学有陬隅句思想,只喜欢和自己的朋友玩,不愿意结交新朋友。3. 大学生:大学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我们要避免陬隅句思想,多接触不同的学科和观点。
- 故事起源
- 《战国策·齐策一》中有一则记载,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个人名叫陬隅,他对人际交往非常狭隘,只和自己认为地位高的人交往,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人则不屑一顾。因此,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形容那些眼光狭隘、思想狭窄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陬”字的发音与“走”相近,而“隅”字的发音与“鱼”相近。可以想象一个人走进一个狭小的角落,无法自由行动,就像思想狭隘的人一样。
- 词语结构
- 陬隅句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陬”和“隅”。陬是指山峦交错、险峻的地方,隅是指角落、狭小的地方。两个字合在一起,形容人的眼光狭隘、思想狭窄。
- 详细解释
- 陬隅句原指山峦交错、险峻的地方,后引申为言辞狭隘、思想狭窄之意。形容人的眼光狭隘,思想不开阔,不能接受新鲜事物或不愿意接触不同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