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汉 赵岐 《三辅决录》卷一:“ 韩康 ,字 伯休 , 京兆 霸陵 人也。常游名山,采药卖於 长安 市中,口不二价者三十餘年。时有女子买药於 康 ,怒 康 守价,乃曰:‘公是 韩伯休 邪,乃不二价乎?’ 康 叹曰:‘我欲避名,今区区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遂遯入 霸陵山 中,博士公车连徵不至。”事亦见《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后遂以“韩康”借指隐逸高士。亦泛指采药、卖药者。 南朝 陈 徐陵 《长安道》诗:“ 韩康 卖良药, 董偃 鬻明珠。” 唐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诗:“ 韩康 虽復在人间, 王霸 终思隐巖竇。” 唐 白居易 《酬梦得贫居咏怀见赠》:“病添 庄舄 吟声苦,贫欠 韩康 药债多。” 清 顾炎武 《赠邬处士继思》诗:“市中问 韩康 ,药肆在何许。”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心地善良,品行端正,为人正直无私。
- 详细解释
- 韩康是由韩非子的名字和康子的名字组成的成语。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以其辩论和政治理论而闻名。康子则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贤人,以其品行高尚而被人敬重。韩康这一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心地善良,言行举止端正,为人正直无私。
- 使用场景
- 韩康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高尚,为人正直无私。可以在赞美他人的时候使用,也可以用来自我评价。
- 故事起源
- 韩非子和康子是战国时期的两位知名人物。韩非子以其深厚的学问和辩论技巧而被人尊敬,康子则以其品行高尚和为人正直而受人敬重。两人合称韩康,成为形容一个人品行高尚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名词+名词
- 例句
- 1. 他的品行高尚,为人正直无私,真是一个韩康之人。2. 她对待每个人都很友善,真是一个韩康的女孩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韩非子和康子的名字与品行高尚、为人正直无私等词语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关于韩非子和康子的故事,了解他们在中国思想史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同学们总是很友善,真是一个韩康的小朋友。2. 初中生: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们能成为韩康之人。3. 高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要带头遵守纪律,做一个韩康的榜样。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要注重品德修养,成为韩康这样的人。5. 成年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保持韩康的品行,为人正直无私。